在小红书搜索“25fall港新留学”,映入眼帘的是满屏令人咋舌的魔幻案例:“双非85分逆袭港大”“985均分85被NUS拒了”……
同样是85分,有人轻松拿下offer,有人却屡屡碰壁,这不禁让人发问:
均分85,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水平?
在众多申请者中处于什么位置?
是否需要降低自我的申请预期?
85分稳稳上岸港三新二,绝对是今年港新申请中的最大骗局。而均分85在25fall港新申请中的真实情况如何,不妨一起来看看。
港三新二眼中的真实85分
许多均分在85的同学,在留学申请时,都很难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有人高估自己,只申请港三新二的院校,最终全聚德;有人被“PUA”绩点没有亮点,踌躇不前。每个人的上限和下限都因人而异,但如果说85是个非常低的成绩,那绝对是错误的。
截至目前,在指南者留学在25fall中,均分85+的学员共计拿到了3348枚offer,其中中国香港1228枚,英国1093枚,新加坡565枚,美国281枚。
申请港新的均分85+同学不在少数,其中,76%的offer都来自港三新二,港大的录取数量更是达到了392枚。可见,在港新地区的申请中,85分并不处于劣势。
“同分不同命”现象背后,隐藏着港新高校对专业适配性和背景权重的隐性分层。
我们以港新85+录取人数最多两所院校——香港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例,继续抽丝剥茧。
港大:看重“本科血统”的高分控
其实在港大的录取中是非常看重均分的,以及“本科血统”,所以才使其录取门槛居高不下。
此前招生官也直言不讳,港大招生审核时,GPA是关键,尤其是本科背景一般且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很难获得入学资格。
港大的商科专业简直是“85+学霸聚集地”!从学科录取数据来看,85分以上成绩被港大录取的同学里,申请商科的人数一骑绝尘,把社科和理科远远甩在身后,单独拎出25fall商科录取数据,均分85以上的同学占了74.8%。
以王牌专业金融为例,有的录取者平均绩点在87.2左右,不仅要在核心课程成绩优异,还需在学术竞赛中崭露头角。
今年上岸港大金融学的C同学,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GPA90.81,雅思6.5还附带GMAT615分。4段课设,三段实习经历,可谓是“六边形战士”了!
即便25fall新开设的看似冷门的专业——人口与政策分析社会科学硕士,均分和录取门槛也都不低。现有的录取案例看,清一色的985/211毕业生,GPA最高甚至达到93分。可见,在激烈的申请竞争中,高分与“本科血统”兼备的顶尖学生,才有机会卷进港大的大门。
南洋理工:理工科以背景换分数
南洋理工这边,录取对成绩有要求,对本科背景同样有考量。
25fallNTU传统强势学科,理工科的录取数据中,985和211院校毕业生占比82%,均分在85+的985/211毕业生录取占比34%!
25fall金融科技、市场营销等专业,直接规定985/211学生均分必须85+,还得提交GMAT680+的成绩。但幸运的是,南洋理工对高GPA的追求并不固执,很多具备其他亮点的低绩点申请者也有上岸机会。
此前录取NTU商科的学员就在分享里提到过:
港新高校的申请竞争日益激烈,在整体绩点不算亮眼的情况之下,她选择通过数学建模项目增加自己留学申请竞争力。
数学建模训练营的经历,助力她在“高斯杯”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提升了数理分析能力和代码能力,即便是双非低GPA的背景,也同样逆袭了南洋理工录取。
说到底,港新高校在录取时对专业适配度和院校背景是有“隐形标准”的。
在本科院校偏好上,港大也更看重“院校血统”,录取的双非学生只占22%,却大多来自大湾区的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些院校。
毕竟香港缺人严重,广东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语言的相似,学生毕业后留下概率更大,所以广东地区的院校同学申港校,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相较而言,南洋理工的录取画像更接近于本科背景和强硬实力具备一个就有希望,作为强势学科云集的EEE学院对普本依旧友好,像南方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都有同学以较低均分被录取的例子。
比如这位L同学,均分低于80,但在竞赛、科研、课设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相关经历,也为其顺利获得南洋理工录取起到了强大的助力。
85分正在成为港新申请“生死线”
每年申请季,港新赛区都充斥着“卷”“难申”“0offer”等字样,大家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但均分的确是成为港新高校的第一筛选器。
对比24fall与25fall的录取均分变化,更能感受到港新对85+的“刚性需求”。无论是港大还是南洋理工,对85+的偏好从“优先考虑”转变为“硬性门槛”。对于双非学生而言,85+基本算是申请的“入场券”,甚至还需额外补充实习/科研。
港大/南洋理工商科申请池中,85+学生占比从24fall的65%飙升至25fall的78%,均分低于85的申请材料很可能被AI初筛系统直接过滤。
85分成为录取“安全线”与“风险线”的分水岭。对于985/211学生,均分85+可冲刺热门专业,80-84分则需主攻交叉学科/冷门理工科;双非学生想要逆袭商科,85+是最低要求,甚至还需搭配雅思7.0+或GMAT700+。
但别忘了,均分背后还隐藏着“隐性权重”。之前有985学生均分84.3申请港大金融,却因核心课(公司金融、计量经济学)均分未达85而被拒。专业课程匹配度至关重要,港大计算机硕士明确要求数据结构、算法等核心课均分≥85,即使总均分达标,核心课未达标仍可能被拒。
此外,本科院校梯度也会对港新申请产生部分影响,软科排名50+的985学生均分83,在某些情况下可抵普通211学生85分,哈工大83.5申请NTU人工智能,等同于上财学生85.3的含金量。
在探讨完港新地区录取中GPA的趋势和占比后,不少同学心中都会浮现疑问:在英美申请的赛道上,GPA究竟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从整体来看,GPA在所有申请因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特点在申请英联邦国家时尤为显著。
以英国为例,众多顶尖院校会明确划定GPA录取分数线,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经济学专业,往往要求申请者本科GPA达到3.7/4.0以上,GPA成为筛选学生的关键硬性指标。
而此前我们统计过985录取伦敦政经的GPA数据,居然100%85+,无疑再次验证了英国录取中的“极致均分控”。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招生官对GPA的重视程度相对稍低。他们会将GPA与标化成绩归为学术能力评分项,将课外活动、文书写作等体现个人特质的部分归为另一评分项。只有这两项均达到要求,申请者才能顺利进入下一轮筛选。
例如,哈佛大学在招生时,既会关注申请者是否在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核心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也会考量其在辩论队、科研项目中展现出的领导力与创造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部分学校会更看重其毕业后的职业成就、工作经验的含金量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适当弱化对GPA的要求。
但对于尚未本科毕业的学生而言,GPA仍是当下最直观、最重要的学术能力证明,竭尽全力提升GPA,无疑是为未来留学申请筑牢根基。
均分是否决定一切?录取数据早已给出答案:均分通胀的当下,85分只是入场资格,好好学习,没有捷径!
如果打算出国留学,一定要趁大学前期尽力拔高自己的GPA,这样在未来择校中才能有更多选择~
正处大一的同学树立GPA的“王中王”地位,大二的同学立刻开始为时不晚,大三的同学抓紧最关键的这一年,大四的同学充分利用最后的机会再拼一把。
如果GPA再也没有变动的可能性,抓住其他板块,用长板掩盖短板,亮眼的实习、科研或竞赛经历,同样可以打破录取门槛的限制。
END
▼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