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fall的造假旧账被翻出来,港校最近真的越查越严!
另一方面,严查之风持续蔓延,越来越多的海外院校加入 “反造假” 、“返严查”行列,甚至有学校颁布最严禁令,明确表示暂停招收中国籍学生!
正可谓,前人砍树,后人暴晒!花钱买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港大秋后算账,越查料越多
近日,香港沙田裁判法院再讯了一个案件
武汉某学院毕业生李某,向机构支付38万中介费,使用虚假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文学学士学位,于2021年12月进行港大应用语言学申请。
2022年4月11日,李某获有条件录取,此后,港大收到“哥大发出的印有李某姓名的成绩单和毕业证书” 。后经哥大核实,李某未在该校完成课程,所收文件非该校签发。
随后,香港警方到李某所在的湾仔住所搜查时,又发现李某抽屉里有一张伪造的港大毕业证书,上面印有毕业日期为2024年6月11日,其成绩为「优异」,而实际的成绩是「合格」。
22FALL入学,24年毕业,相当于连续造假了。
香港保安局此前公布:2022年1月至今,已有25人因用假学历申请香港高校被捕,其中3人罪成被判监禁(最高17周至1年5个月),身份签证直接作废!更有多所名校“秋后算账”,倒查数年申请材料,已清退多名造假学生!
"黑历史盲盒" 突然被拆开了!港校倒查申请材料是越扒越上瘾,主打一个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严查程度直接拉满!
余波不断,震动全球
澳门大学:暂停招收内地非高考生
就在香港高校假学历风波持续发酵的当口,澳门大学官网内地招生处传来让无数家长震惊的决定:从2025-2026学年起,暂停招收内地非高考学生的本科入学申请。
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来频繁曝光的港澳高校申请保录取和伪造学历造假事件是澳门大学招生政策生变的重要导火索。
内地学生以高考成绩、内地学历申请港澳高校,港澳高校会函请内地教育机构或是到学信网上查核真假。
而一旦内地考生以“国际成绩”来申请的话,港澳方查证的工作量与难度均会加大,做不到面面俱到与万无一失,就给了一些“留学中介”猫鼠游戏的操作空间。
曼大:狂开数千名中国留学生
另一方面,前阵子曼彻斯特大学开始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学历打假”行动,矛头直指中国留学生。
曼大的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他们收到了学校发来的“QC审查”表格,并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如果不按时回复,后果相当严重。
此前,曼彻斯特大学更是一波集体开除邮件,波及到了上千名中国留学生,直接炸了留学圈。
要知道曼大目前的中国留学生总数也就才8000人,这意味着平均每8个人就要开除1个,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相当恐怖了…
曼大启动“学历打假行动”,并主要针对本科GPA成绩单、语言成绩、推荐信以及个人陈述进行重新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发现诸多学术不端行为,比如伪造国外高中文凭、文书中使用虚假项目等等。
更抓马的是,有些家长/学生在收到开除邮件之后,才知道申请季所提及的申请材料是被一些黑心中介“虚假包装”过的,妥妥地有苦说不出…
帝国理工:150名中国留学生造假被查
毫不意外,年初QS全球第二、英国G5学府的帝国理工学院(IC),也掀起了一场大型申请材料清查行动。
帝国理工为了查学材料造假,下重本委托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重点审查学生入学时提交的所有材料,包括成绩单、推荐信、申请文书等,核实其真实性。
虽然仅为抽查,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查出了150名中国留学生涉及造假。
涉及造假的学生数量之多、造假的程度之夸张,令人震惊,而这150名中国留学生也或因造假被开除!
被爆出来的造假细节,同样让人瞠目结舌:
一所已经倒闭多年的高中,居然“凭空”冒出一名学生,并成功考上了帝国理工学院。
一个从未出过国的学生,竟然在申请材料中声称自己以最高荣誉从澳洲墨尔本大学毕业,顺利拿到了帝国理工的研究生录取。
2026QS排名:韩国一大学被除名
据韩媒报道,全球知名大学排名机构英国QS将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排除在2026年度大学排名评估之外。
从今年6月起的一年内,KAIST不再被纳入大学排名评估范围,包括世界排名、亚洲排名等四个排名。
去年11月,KAIST生命化学工程学系以官方名义向约300名海外教授发送邮件,请求他们参与QS调查问卷,并承诺完成调查后可获得100美元礼品卡。
由于学术声誉在全球大学竞争力排名中占据重要比重(50%),这种做法被批评为不公正的调查。
QS在收到部分海外评审教授的举报后展开独立调查,最终做出将KAIST排除在排名评估之外的决定。
留服认证:多名留学生“假学历”被曝光
学历认证对于留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而有些投机取巧的人,在面临学业不顺、没能毕业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假资料申请学历认证,以求方便快捷的解决认证问题。
事实上,留服认证每个月都会公示学历造假名单,失信名单已经公示了几年,月月也都有名单更新,涉及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证书造假、成绩单造假等等。
因果常相伴,风波无休止
无论是港大的风波还是曼大、IC的事件,都让中国留学生的国际形象多次受损。
基本上英美港新的顶尖学校都会对申请者进行审查,区别在于查询类型和方式不同,严格程度各异。
港大商学院:实习证明要带公章和主管实名推介信,PS代写直接AI查重。
港城大:入学要核验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溯源,真的是一点都不能马虎。
港理工:海外学历必须官方认证,不能再有任何侥幸心理了。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背调时会发邮件详细询问,从“如何找到实习”到“实习如何进行”都会详细“盘问”。
耶鲁:资产管理和 M2M 项目也有比较严格的背调,会要求申请者提供至少3 份文件来验证实习的真实性,包括录用通知书、实习证明、工资单、合同、税务申报、银行对账单等信息。
哥大:委托Re Vera完成背调,Re Vera 是美国高校常用的审查第三方机构,通过发邮件给推荐人的邮箱,判断推荐是否真实存在。
UCL、KCL、IC:使用 Qualification Check(简称QC)的审核流程,主要是要求高中或本科背景的陆本申请者其提供学位证、毕业证、成绩单等材料,进行“抽查”,抽查且主要针对陆本
假的就是假的,就算通过“造假”、“保录”等方式进入学校读书,会在遇到这种大型审查时被连根拔起,最后既交了高昂学费,又没了书读,怎么看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为讽刺的是,在这场“打假风暴”愈演愈烈的同时,市场上竟然出现了留学申诉机构。
这些机构在社交平台上疯狂晒出“申诉成功”的案例,吸引那些因申请材料被调查而焦虑不安的学生。
他们诱骗留学生们购买所谓的“听证会包过服务”,声称能够协助他们应对审查难关,再收2万-10万元...
甚至支招:如果申请材料有造假的问题,千万别填QC问卷,要尽量拖延时间,同时赶紧办理退学手续,以争取把剩下的学费退回来。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仔细研究这些申诉机构的背景就会发现,它们之中不少曾是“保录取”中介。
甚至有些机构,一边从事帮助学生伪造申请材料的服务,一边又堂而皇之地收取“申诉费用”。
真实的世界,是由一连串随机、混沌、细小的决策,以及漫长的因果链所组成的。
打假风暴一时半刻不会停止,如果自己是真材实料申请的同学不要担心,按实际情况提供资料即可。
如果确实是造假,那么别无他法,自己种下的恶果,最终还是要自己吞掉。
留学圈这波打假,堪称学术界的“扫黑除恶”!
后续一定还有一大波学校举着放大镜加入战斗,26FALL申请审核怕是要卷成“地狱级难度”!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