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工作,我选择从新国立延毕,求职长达15个月,NUS学姐终于上岸央企投资岗!
指南者留学
2025-04-06
阅读量:1108

文 | C学姐

 

21fall新加坡国立大学  经济学硕士

 

一年半以前,我从校招这场“持久战”中脱身,拿下了心仪的offer。

 

在这长达15个月的求职过程中,我投出约350份简历,参加了70场笔试、50场面试,最终收获了9个offer。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我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是为了实习研二gap一个学期,是offer到手却屡次清零,是错过实习考核只能去当“银行柜员”......

 

金融求职,硕士是“入场券”

 

为什么会去留学?金融行业中,硕士学历就像一张入场券,几乎是入行的必备条件。所以,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开始盘算起保研、考研和留学这三条不同的道路。

 

大一结束后,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我的面前。看着自己尴尬的年级排名,我心里清楚,保研这条路竞争激烈,身边的同学们都在拼命努力,我的成绩大概只能保到本校的研究生。

 

再看看考研,那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最卷最苦的一条路。想想那些为了考研日夜奋战,甚至可能要二战才能上岸的学长学姐们,我心里直打鼓,像我这种学渣体质,估计得脱层皮。

 

申请海外院校,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通过分梯度申请多个项目,我既能给自己找好退路,不至于“失学”,又同时还可以全力冲刺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既有保底的选择,又有冲击更高目标的机会,是一个既有安全感又充满希望的选择。

 

于是,大一那年,我果断选择了留学,大二就麻溜地考出了雅思成绩。从大三开始,在指南者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一边努力刷学分提高绩点,一边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准备文书材料。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在大四上学期如愿拿到了NUS AE的offer。

 

 

把早早上岸的好运传递给大家

 

为了实习,研二gap一个学期

 

留学生如何规划实习?

 

得益于offer来得比较早,此后的时间我都可以用来为求职做准备。毕竟,留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最终还是要走向职场。于是,实习就成了我接下来的主要任务。

 

这里必须夸夸 AE 项目的 gap 机制,简直是留学生的福音!学生可以凭实习合同申请到一学期的gap时间,这样一来,我大四下学期和 gap 的一学期,都能用来全职实习,预计可以做3~4段实习。这对于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求职竞争力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

 

明确了实习的时间规划后,接下来就要规划实习路径。金融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细分领域众多,每个领域所需的skillset都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实习之前一定要先对金融行业有一个全局的认知,了解各个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金融一级、二级、买方、卖方机构分类

 

一波三折,从券商到世界500强

 

事实上,我的实习并不顺利,甚至可以称得上一波三折。

 

我和大多数商科同学一样,经常陷入“焦虑地找实习-满怀期待地去实习-发现这个工种并不适合自己-重新找实习”的循环中。

 

我的第一段实习是在券商研究所做行业研究。二级卖方对实习生的需求量相当大,应聘成功率相对较高,很多同学都会选择以券商行研作为自己实习的起点。这段实习帮我建立了公司研究和行业分析的逻辑框架,也让我体会到了分析师们的不容易,不光要每天随身带着电脑,加班熬夜写各种研报,还得四处“巴结”买方路演推票。虽然这段实习让我体验到了做研究时进入心流的乐趣,但是巨大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最终还是劝退了我。

 

第二段实习,我接了同学的班,成为了一家头部券商投行部的实习生。同学和我说这份工作是她的Dream Job(主要是给得太多了),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离开二级卖方的我开启了在一级的实习之旅。在这里我接触到了IPO、并购重组项目的承揽和承做,跟着团队去拜访客户和出差尽调,让我有机会接触到顶尖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写尽调报告、招股书、Pitch Book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级市场的投研技能。

 

可干着干着,我发现卖方工作的弊端也挺明显,一方面,卖方研究的目的是将标的成功推荐给买方,所以在分析行业和公司时,往往会比较乐观和表面,很难做到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卖方为了服务好买方,常常是超长待机,熬夜通宵也是家常便饭。这和我理想中的工作状态有一些差距。我更希望找到一份能够让我深入研究、不断学习,同时工作强度又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工作。于是,我把目光转向了买方。

 

 

真扛不住卖方的工作强度

 

第三段实习是在研二上学期gap期间,此时我的目标已经明确在一级市场买方了,有了前两段实习的铺垫,这次我顺利找到了一份世界500强外企的战投部实习。买方研究更聚焦实战,需客观判断投资价值,而非被动填充框架。我在这儿学到了更扎实的投研方法,成长速度非常快,工作节奏也相对舒适,这让我更加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一级市场买方。

 

其实,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在一次次实习中不断探索职业方向,很少有一次实习就找准到自己的天选职位并顺利占坑留用的。实习,是件试错成本低,但对业务能力、为人处世大有裨益的事情,还最直观地判断自身职业兴趣和适合的工作节奏,为未来30-40年的职业发展铺垫或者排雷。所以实习阶段的学弟学妹们不用被外界传递焦虑,更别被高价的付费实习割韭菜。大胆去尝试,每次实习都会让你离理想工作更近一步。

 

校招逆袭,长达15个月的求职路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求职季,那一定是“漫长”。从2022年2月到2023年5月,整整15个月,我经历了暑期实习、秋招、春招,这过程就像一场渡劫。

 

先说说我的求职目标吧。根据前期的实习经历,我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是一级市场的买方。当时的一级市场“国进民退”趋势明显,大量外资和民营投资机构在裁员缩招,国资投资机构在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所以,我的求职目标主要锁定在国资基金和央国企投资岗,同时以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公司的投研岗和管培岗为保底。

 

因为我个人不喜欢新加坡湿润的气候,所以没有考虑在坡找工作。大家如果有在坡实习的打算,可以把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平时经常会有教授和学长学姐在班里发招聘信息,NUS的职业发展办公室也经常用JD邮件轰炸大家,也会提供简历修改、面试模拟、Career Fest等资源和机会,学弟学妹们可千万别错过!

 

 

每年的NUS Career Fest都热闹非凡

 

接下来捋捋我的校招时间线。2022年2月- 4月,我满怀期待地投递暑期实习,结果却石沉大海,没有收到任何回音。那段时间,每天打开邮箱都是空空如也,心里虽有些失落,但也只能咬咬牙继续努力。

 

5月- 9月秋招开启,我终于等来了几个好消息。先是收到了券商研究所行研和机构销售的2个暑期实习offer。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放弃了机销,选择了更契合自身目标的行研,并通过了实习考核。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没想到公司要求我在组里一直实习到毕业,但我还得出国上课,实在是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只能遗憾离场,到手的offer也清零了。

 

10月,我拿到了某股份行分行管培的offer。虽说这个岗位钱少事多离家远,但好歹有了保底,心里也稍微踏实了点。可谁能想到,不久后对方就以岗位已满的理由毁了offer,我的offer再度清零。

 

11月到12月是我最难熬的时光。身边有些朋友已经拿着满意的offer结束战斗了,在朋友圈晒着旅游照,而我还在不停地投递简历,收到的笔面试却屈指可数。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常常让我陷入内耗,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机会了,之前制定的求职计划是不是都无法实现了。

 

就在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12月底,我收到了某公募基金投研岗的实习offer和某城商行总行的offer。由于当时还有疫情小区封闭管理,我错过了线下的投研实习考核,最后只剩下1个银行offer。真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柜员。

 

 

秋招的结果实在不尽如人意,于是在1月到5月的春招中,我决定转换战术。不再像之前那样疯狂海投,而是精准投递,集中精力冲刺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只投了与我实习经历相关性高的企业,放弃机构销售、客户经理等胜算不大的机会。事实证明,这个策略非常有效,我先后收到了国企总部投资岗、央企投资子公司、股份行总行管培生、券商自营部的offer,并最终选择了央企投资子公司。

 

 

鸣谢NUS食堂!治愈了我找工作的疲惫

 

在整个求职过程中,有一段差点踩坑的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国企总部投资岗的应聘经历。

 

这个岗位的面试非常繁琐,从单面、群面到部门主管面,一轮面试下来就得花费近2个小时。面试中还会抛出各种压力测试,反复质疑否定我的回答,面完之后真的感觉心力交瘁,很受打击。虽然最后拿到了offer,但多亏知乎上一位好心前辈的“劝退”(友好提醒),我得知这家公司的工作氛围和面试氛围一样的压抑,所以还是拒了这个offer。这里也提醒大家,选offer时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了解一下公司情况,最好找到内部员工单独聊一聊,运用好各类公开、非公开的信息渠道,谨慎选择。如果面试体验很差,也可以大胆放弃这个岗位,毕竟负面的工作环境比工作本身更消耗人。

 

 

如果公司和你气场不合,别犹豫赶紧跑

 

真的香吗?央企投资岗就职体验

 

再来说说央企投资岗的整体工作体验。在待遇方面,稍高于大家对于央国企预期,性价比(时薪)很不错。从成长性来看,依托央企的平台和资源,能接触到行业内众多优秀的项目,对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工作节奏上,相比市场化机构轻松太多,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氛围更是 Peace&Love,公司充满人文关怀,提倡按时下班,过好个人生活。另外,留学背景还很有助于争取外派机会,这对于未来晋升和涨薪都有好处。

 

求职心法,努力不一定有回报

 

经历过这场漫长的校招,我也总结出了三大求职心法:

 

定位比努力更重要

 

校招并不是“努力就有回报”的赛道,它更加考验持续调整策略的能力。校招前一定要做好求职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然后精准投递适合自己的岗位。广撒网虽然可能会增加一些机会,但太浪费时间和精力,到最后可能会陷入盲目投递的状态,反而不利于找到好工作。

 

秋招失利别气馁,春招还有大机会

 

尤其是目标为央国企的同学,要知道有一些国资机构的秋招其实是“走个过场”,实际HC都留到了春招(很多单位年初才确定编制)。所以一定不要灰心,春招还有很多的机会等着大家。

 

针对性打磨简历和面试

 

比如投国企时,可以在简历中突出党员、学生干部、政策研究和公文写作经历;投市场化机构时,则要注重量化成果,比如独立完成XX行业报告,搭建XX模型。在面试前多搜搜公司官网和相关新闻,了解公司近期的项目和关注的领域,面试时“不经意”提到“听说您公司最近完成了XX明星项目,我最近也在研究这个领域的XXX趋势……”,会给面试官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校招中拿到心仪的 offer!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