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M同学
本科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 信息管理&管理学双学位
GPA:82 雅思:7.5
录取学校(2021年秋季入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人力资源与组织
申请时间:2020.11.13
录取时间:2021.01.17
大家好,我是本科在香港科技大学修读信息管理&管理学双学位的21 fall留学申请选手。
虽然我的院校背景使我具备了一些优势,但我那平平无奇甚至还有点低的GPA(GPA 82,介于B和B+之间)加上考不出来的G,都令我的申请季变得艰难。从外部来看,21fall还“冒”出了不少defer和多地区混申的大神们,让申请难度更加超乎想象。
I was like:
但总体而言,我是幸运的,这个申请季收到的第一个offer就来自我的梦校,LSE。所以借这个机会,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过来人的经历和经验~
- 1. 港本申研会轻松吗?
首先来说说港本的特色。不得不承认,港三所的同学在申请欧美研究生的时候是有一定优势的。虽然港科大在港三中是比较偏就业导向的,申研资源比较少,但如果要去申研的话,就算GPA不是特别突出也能申上很好的学校,特别是美国地区。
在教学模式上(不包括grading),港本和欧美那边也有点类似,商科都是偏向discussion和case study的。大部分的教授都很积极地参与研究而且都来自牛校,比如哈佛和MIT等,所以学生想要拿到牛推也不算太难。
不过,港本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学生几乎不可能重修刷GPA。我校的政策是除非得了F,否则都不可以重修(PS:只要交作业和参加考试就不会F,所以本人有很多个C+在成绩单上……),再加上学校对学生基本是放养状态,除非你的GPA真的非~常~低(C-左右),才会被学校约谈。在这种氛围中,不少人都是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成绩不好也不会有人管,久而久之就……你懂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港本来说,学习的自律性是很重要的。此外,校方鼓励多元学习,因此商科学生要修至少四门理工学院和文学院的课,这样的政策对偏科的我来说简直是“痛不欲生”。
好了,简单介绍完港本的优势和注意点之后,下面我从申请的同学普遍关注的3个问题出发,再来总结一些心得吧。
- 2. 留学为什么要早点下决心?
快人一步,理想达到。在英国申请中,速度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很多学校都会有“录满即关”以及越晚申请bar就越高的情况。所以,越早下定留学的决心,则可以争取时间做各方面的准备,比如实习、科研还有海外交流等。
我其实在升本科时想去英国留学来着,但因为家里的原因最后没去成。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很想出去看看世界,顺道为出国读研打基础。机缘巧合,我在大一和大二的暑假分别去了KCL和LSE的暑校,成功地提早感受了一波儿英国的学习生活,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女神校的读书人!后来,我小心呵护着这个愿望,从大三开始就积极地为申研做准备,在申请前积累了两份四大的实习,一份快消实习和一段学校。当你有更多时间来提升背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数时就能处之泰然。
- 3. 中介 VS DIY?
起初,我对留学中介是抱观望态度的,妈妈因为担心中介良莠不齐所以比较反对,唯独爸爸支持找中介协助。他认为在软硬实力都一样的情况下,找了一个好中介的人是会胜出的。
在LSE暑校上课的时候,我看到大三学姐在用指南者留学的APP而和这家机构结缘,因为我也没和其他中介接触过,所以很感谢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们陪我走过这个很“卷”很艰难的21 fall申请季。
我对指南者留学的好印象在于前期沟通的靠谱放心和操作的公开透明。我的顾问老师是刘老师(一个炒鸡nice和有耐心的小姐姐!),因为我和家人长期都在香港居住,无法和指南者的老师们面基,但在线上交流中能感受到刘老师专业认真的态度。在合同签订前,她就已经和我一起订下了6个项目,选校时她也很明白我的LSE梦校情结,所以我们就决定主申LSE,搭配其他“G5”还有新两所的项目。其实起初我对签约也拿不定主意,但刘老师也没有催促我,甚至还鼓励我在暑校要努力获得推荐信,真的太nice了!
最令我觉得安心的是她给了一份模拟合同给我妈妈,而我妈妈还亲自拿着合同跟律师沟通过,确定合同和中介公司两者都没问题才同意的。
(真的要给大家安利一下刘老师!感觉我妈看到合同样本的时候,静悄悄地改变了对中介的看法。)
另外,我亲身体验下来发现,指南者留学的服务态度不会出现收钱后的态度180度转变,而且她们(没错,我的三位老师都是小姐姐~)完美地为我的申请保驾护航。规划老师会帮我详细规划,仔细列出我需要强化的地方;班主任会监督拖延的我在申请季开始前完成文书。所以,有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自己DIY的话会不会到4月还没递交申请……
(不要小看这个PDF,20+页,让我看到就有种不得不开始努力的感觉)
(班主任催我写文书的提纲,面对隔几天就一次这样的问候,真的很难不战胜拖延症!)
- 4. 低GPA是不是没救了......
相信有不少同学和我一样,明明认真学习,但GPA就是很不争气。上面也提到我们学校的情况是除非挂科,否则都不可以重刷,而且还需要上其他门类的课,偏科的我又被拖低了GPA。然后每天看到微博上那些大神的GPA,这都是什么神仙打架?!能给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吗(卑微)......和其他地区相比,英国高校又是公认的特别看重GPA。但对于顶尖名校而言,招生官除了看学校背景看GPA,在软实力和文书方面做好也是有优势的!
- 【软实力】
软实力的第一趴来讲讲实习。很多同学遇到的问题是要么迈不开第一步,要么找不到合适的投递渠道。实不相瞒,我就是那种觉得打工永远不会迟的佛系学生,所以到大三了我才有了第一份能写进CV的实习。可是!可是!我是有秘诀的,那就是一定要能和HR沟通自己在大学的假期里究竟做了什么来实现自我增值。
现在的经济环境不算理想,所以大家如果真的找不到实习也不用慌。首先,能用学校的资源就尽量用,不定期去一些招聘网站上浏览筛选看看。我虽然没能获得学校的推荐去大企业实习,但通过job board找到不少机会,并在那里找到了安永的暑期实习机会。其次,如果以上方式还是不能让你获得一份实习,处在大一大二阶段的同学可以考虑去学习不同的技能,比如编程和竞赛等,这些也都是可以写进CV的好东西!
关于实习的数量,我个人觉得是重质不重量,但又不能完全没有,毕竟从中学到的东西是很难被其他学习和实践形式所取代的。当我在安永在培训部当暑期实习生的时候,在短时间内要应付很多不同的deadline还有陌生的任务。过程绝对说不上是轻松,但是我却掌握到很多multitasking和时间管理的技巧,这些软技能都是毕生受用的。因此,和快消实习相比,我始终觉得四大的工作量是特别大的,对实习者各方面的素质要求更高。
软实力的另一部分,特别和大家说说我对暑校的看法。我去了两年暑校,有幸获得了一个可以深度了解学校的好机会,如果我没有亲身去学校上过课的话,单凭其他人的言辞或经历是很难判断那所学校究竟是否合适我的。
我在LSE只待了6周左右的时间,但我已经爱上了那边的环境、教授们还有教学方式等,也让我清楚知道去这里读研绝对会是很棒的体验。在暑校的时候,我也找了一位老师要推荐信,老师是我所申项目的旧生,虽然现在她已经去哈佛做研究了,但她的推荐信对我的申请还是会有一定的加持。所以,如果你的梦校开设暑校的话,只要家里条件允许,还是非常推荐去参加的!
- 【文书】
文书的作用是让招生官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你和所申项目的匹配度。在GPA不理想的情况下,如何向招生官推销自己更显重要。我也能看出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们在这方面是很有他们的见解和坚持的。
在写大纲的时候,班主任会经常让我补充资料,也会提醒我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我起初以为只要随便写写就行了,但发现原来写文书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工程,更何况6个专业需要6份有差别的文书。我的文书内容主要是围绕我的暑校、实习还有科研展开的。这样既可以让我的GPA不那么显眼,又可以让招生官觉得我是一个愿意花时间积极自我增值的学生。
因为我申请的专业不同,所以文书老师会指导我在不同的PS里重点讲述两到三项最为匹配的经历。在定稿之前,我认为放一段四大的实习会更好,但在听到文书老师和我说选用快消实习更能凸显我对该专业的热爱,更能令面试官眼前一亮时,我决定还是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在看到最终版英文稿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份PS描述的人好优秀,(优秀的人竟然是我自己)。
当然,文书是不可以100%依靠别人的,所以我也反复看了好几次,和文书老师详细沟通后才递交的。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期望有人可以帮你做好一份超级完美的PS,其实PS是一份很personal的文件,所以我们自己也是有责任去提出修改意见的,毕竟最懂你的人还是你自己。
现阶段,虽然我已经拿到了最想要的offer,但其实我还在期待着其他学校的录取消息。
对申请者而言,GPA当然是越高越好,但有些事情的确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能刷GPA 的就要努力刷,不能刷的也请不要灰心。只要好好向招生官展示你对专业的态度和支撑你能力的经历,他们还是能充分感受到的。
最后,希望各位同学也能尽早开始准备,早日拿到喜欢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