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听闻英国的大学没有围墙,但是亲眼目睹后还是十分震撼,这里的学校完全与社会融为一体,走出宿舍便是街道,上课的方式也从“听老师讲”变成了“和老师讲”。这里的老师会仔细认真的听着我并不流利的英语,也会从最基础的知识给我讲起,我发现相比于国内的大学课堂,我似乎更喜欢这里,回去后便与爸妈商量出国的事宜。
在我将申请的大部分目光都放在了港校时,10月26号,IC的一封10月31号的面试邮件把夜里快要睡着的我惊起,在那之前,我几乎没有关注过IC的面试消息......
我就想混个保研名额
作为被高考洗礼的千军万马中的一员,我对于在应试考试中”一卷定成败”的环境充满了厌恶与恐惧。我回首重点学校重点班的高中生活,只看到如同机器般日夜不停运作的自己。本以为进入大学的我可以看到开阔的未来,可是进入大学后学长学姐教给我的第一课便是保研、考公的经验分享,人生仿佛一眼望到头,与身边一批又一批同学一起,有着相同的考试,有着上不完的岸。
由于学院比较特殊的原因,我与大部分的在分校区度过大一磨合期的同学不同,我们直接来到了本部,并且每天打开学校内网就能看到堪比高三的课表,天天上着晚自习。我刚来到学校时正值学院成立的第九年,学院一年只招收30人,大部分的学长学姐最终通过保研推免去到了更好的学校,其中以北邮和中科院居多,更有一批清北的大佬。
我看着琳琅满目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学长学姐们在各个领域的顶刊中发表的一作论文心中泛起期待,但是又隐约察觉到我的大学好像将要回到高中——好好学习,拿到保研名额后去往下一站。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的成绩一直不温不火,在年级中游上下浮动,本想着这样下去也不错,混个保研名额,根据和学长学姐的关系进组干活,然后顺理成章的继续读研,于是有了懈怠的想法;在大二以后,我开始增加了自己娱乐的时间,这种娱乐并不是多出去实践看看,也不是学习一项特长,更多的是在游戏中沉溺。
上课不去,到后面专业课也会走神不听,这样的状态也让我的成绩在大二时有些下滑。我开始不去想毕业后要面临的考研,只觉得应该“活在当下”。直到大二暑假的游学颠覆了我的想法。
难忘的牛剑暑期游学
大二寒假时疫情结束,学院传统的牛津剑桥暑期游学也随之恢复,英语成绩并不好的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离家最远的一趟“旅行”。早就听闻英国的大学没有围墙,但是亲眼目睹后还是十分震撼,这里的学校完全与社会融为一体,走出宿舍便是街道,上课的方式也从“听老师讲”变成了“和老师讲”。
这里的老师会仔细认真的听着我并不流利的英语,也会从最基础的知识给我讲起,我发现相比于国内的大学课堂,我似乎更喜欢这里。暑校课程除了上课,也会给我们布置一些小拓展任务,比如在路边挑选一家店,给他们打15分钟零工,去教外国人用中文说5个中国城市的名字等。
在这里我感觉学校脱离了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在这里更加自由,我认为这是我向往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回去后我便与爸妈商量出国的事宜,我们发现距离出国所需要的条件我还差很多。
那时的我没有考过、甚至没有学过雅思,均分在越发激烈的留学竞争中也算不上出色,我没有过实习,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论文,但是这一次我觉得我努力的动力不是“我需要”,而是“我想要。
雅思0.5分极限复议成功
整个大三一学年,我都在周中学习专业课保住绩点,与同学组队竞赛,周末去外面上雅思班还要找实习的煎熬中度过;在这期间,爸妈也在帮我物色比较适合的留学中介以及探讨对于我更合适的国家和学校,我可以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流逝爸妈也越来越焦急。
年初的时候,我与指南者的申请老师第一次见面,老师给了我很中肯的建议并给我确定了选校范围和最后半年多的规划,这也让我信心倍增。相比于身边有些复习一周近乎“裸考”雅思就能一次7.5分的同学,我的语言看起来相当吃力。今年四月份,系统学习完雅思后的我第一次去考试,出成绩时却和我的目标相差了写作的0.5小分。
这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我原定在6月底学校的考试结束后开始参加实习,但是如今却不得不分出经历继续学习雅思,面对9月份就开始开放申请并且不允许后补语言成绩的港校,时间似乎不允许我再拖了。
在与雅思老师和申请老师沟通后,我决定申请复议。复议的时间是4-6周,这一个多月内,我近乎每天都在雅思的官网查看复议的动态,也在每天学习英语来面对复议失败的后果。好在6月初的一封复议成功的邮件帮我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也算是补上了语言和科研竞赛软背景的欠缺。
联想实习让我爱上算法
为了弥补简历上实习部分的空白,我把目光放到了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上面,经过了一轮海投后,也经过同学的介绍,与领导进行沟通后,通过内推进入了联想,参与一个架构安全分析的网页开发。在这里我想我第一次真正去体验了什么是工作,也让对于从来没有想过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我产生了一些想法。
在联想实习的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我学习到了许多开发方面的技巧与知识,这是我认为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无法获取到的。因此,在闲暇之余,又正值秋招之际,我开始尝试往大厂投放简历,大多数的企业给予了我笔试和面试的机会,不乏腾讯、华为、京东、美团等庞大的企业。在与不同公司的员工技术面的过程中,我在不断的摸索自己想要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方向。
最终,我还是希望将目光放到更有挑战难度的,也是我更感兴趣的深度学习算法中去,也正因如此,我的毕业设计也将围绕着物理神经网络来展开。确定了未来的方向后,我更加认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想要出国深造的想法。经过四个月的磨练,我对于我的专业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回首望去,当初决定出国时申请老师规划的软硬背景目标都一一实现。因此,在签订了放弃保研的承诺书后,我开始了我的申请季。
轻装上阵拿下IC录取
在大三的寒假,我跟爸妈一起去了一次香港,也参观了一下香港大学。看着港大的红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要是过两年也能穿着学士服站在这拍照该多好。因此我将申请的大部分目光都放在了中国香港,看着往年的案例,我认为我的综合实力在香港或许更加合适,也仅仅是把IC当作冲刺的目标。
当然,在除了保底学校外的所有项目我都尽早的提交了申请,而后便是焦急的等待。因为看过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我虽然深知等待offer时会产生焦虑,但是切身体会到那种一天五看邮箱却空空如也的感觉后还是很难受,同时身边的同学也有很早拿到名校offer的案例,也让我有时会产生一定的自我怀疑。
虽然在9月份曾提前收到了布里斯托的offer,但是由于布里斯托该专业的语言要求,我的写作并没有达到他6.5的小分线,一想到还要继续考雅思,我还是期望于哪些语言成绩达标的项目。
直到10月26号,IC的一封10月31号的面试邮件把夜里快要睡着的我惊起,在那之前,我几乎没有关注过IC的面试消息。当天晚上我去了各种地方查看了IC发面试的条件和面试的内容,但是网上的信息非常的杂乱,有些说IC的面试是群发,有些说IC的面试通过率极低,这些信息都让我从未幻想过通过面试,我甚至一度想着当是给港大的面试热身了,因此我的状态相对轻松,并没有太多顾虑。
从申请老师哪里要到面经开始准备,重新开始学习遗忘两三年的高数线代,也开始训练起编程的能力。至于自我介绍等常规问题,我则是遵循内心的想法,并没有过多的刻意准备。
没想到的是面试完后的一天我便收到了IC的offer,我想这也是给我内心的一种极大的鼓励。在当初的游学中我曾去过IC的南肯辛顿校区参观学习,对于哪里的环境也是十分喜欢。去哪里学习即是机缘,又是挑战。
IC的“硬核学习”一直都是留学圈出名的可怕,但是看到IC的课程与我喜欢的方向几乎完全吻合,我反倒没有了恐惧,而是期待一年后的今天我到底能提升多少。
在和父母商讨过后,我认为IC的edsml专业是十分适合我的,同时IC的一年制授课硕士也可以让我更早的进入职场,在职场中积攒的经验我认为是远远大于学校的。如今我已经做好我的选择,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在未来收获自己满意的 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