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奖学金、留服认证难、天价留位费,港中深这批来内地开分校的港校还值得去吗?
指南者留学
2024-09-14
阅读量:1567

即使是刚刚踏入9月的申请季,大家已经略显疲惫——新开提前批、正式批提前、新增专业、新增学院......港校申请势必要把今年的气氛炒得火热,这不连港中深都入场了,开放申请、组织面试、offer发放动作不断。

 

甚至已经有同学拿到数据科学硕士(DS)的offer,并开始犹豫要不要缴纳11万留位费。

 

 

事实上,过去还有放弃港三甚至是新国立、选择港中深的案例,这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共享title、排名的内地分校似乎正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认可。

 

譬如,在指南者留学24Fall申录数据中,就有一位学员拿到了香港大学的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南洋理工大学的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以及港中深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个项目的录取,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港中深。

 

有人觉得内地分校不用出境,方便毕业之后留在广深或内地求职;

 

有人觉得只要和本部排名一样,认可度能够满足自己日后升学、就业就行;

 

也有人看重分校学费便宜,未来在深圳读书成本也比香港要低。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的深入,港校与内地的交流融合也是日益紧密,除了港中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也已经开放招生,还有正在建设和筹划的香港大学(深圳校区)、香港理工大学(佛山校区)和香港都会大学(肇庆校区)。

 

内地分校的风波

 

为了实现“不出境的留学”,内地纷纷引进港澳名校展开中外合作办学。出发点是好的,但靠什么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学校里来又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旧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在这些分校的建设及招生过程中可以说是风波不断。

 

港城莞涉嫌虚假宣传

 

早先港中深与港中文能否“共享排名”的事情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一下子把港校内地分校最直接的招生宣传点变成了最致命的争议点。

 

这件事尚未解决,今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又出现了疑似利用奖学金虚假宣传的丑闻。起因是港城莞在招生宣传中表示:达到某些硬性条件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这一点也是招生团队在沟通时确认过的。

 

结果offer发放之后学生并没有收到奖学金,学生在群里提出疑问、得到的回应却是:除了学业表现,还要考虑面试表现。

 

如今在学校官网查询,研究生招生页面的奖学金政策一栏赫然写着“综合评定”四个字,同时“优秀学生”的评定标准看上去主观又模糊。

 

 

可以说就在这件事上,港城莞把不少学生的好感败了个精光。

 

港科广留服难认证

 

成立于2022年6月的港科广当年9月迎来了第一批硕博学生入学,2年之后也就是今年是它的第一批研究型硕士毕业,事实上也是首次揭晓他们的学位证书。上面不仅写着“广州”,甚至中英文都有。

 

 

这件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能不能通过留服认证,从而享受各项人才引进政策,答案显然是有待商榷的。

 

就在放出的学历学位认证书里,港科广被认证为“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开设的......”也就是说,如果想按境外认证享受留学生身份,硬性条件就是得出境180天,即前往本部交换,但交换的名额只能说是“僧多粥少”。

 

 

港大深圳疑似停摆

 

除了已经招生的学校,处于规划、建设中的分校也没能逃脱争议的范围。

 

此前深圳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写道,要引进港澳知名高校到南山办学;也提到要全力支持深大......争取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校区、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等一批高水平院校落地。

 

结果在《2024年深圳的重大项目清单》里似乎再也找不到港大深圳校区的身影,最新消息也只停滞在选址阶段

 

 

合办的优势在哪里

 

港澳内地分校处境似乎不太好,但他们的优势又是极为明显的。

 

申请难度

 

港中深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区位优势,因为报读学生不涉及办理学签等相关事宜,所以港中深的硕士项目基本都是以划分招生轮次、滚动录取为原则。

 

譬如,港中深已经开放申请的市场学理学硕士项目,首轮首次材料提交截止时间是在9月23日,暂时划定4轮申请,未来还有更多轮次,最晚申请截止时间能到5月31日

 

 

除了申请周期长,内地分校的竞争难度以及录取标准也存在一定优势。相较看重学校和均分的港三来说,内地分校对于本科背景、语言成绩包容度都比较高。

 

例如,港中深24Fall的指南者留学学员中就有无语言递交拿到DS提前批面试的案例,初步猜测这是为很多参与考研的同学们提供的便利。

 

除了港中深,以理工科项目见长的港科广,虽然大数据科技、计算机类项目申请难度大,但分析化学、化学能源工程类就相对好申了,本科211、均分85左右有很大机会录取,甚至背景优秀的双非也可以冲刺看看;当然,它的文社科也算是捡漏的项目。

 

港城莞因为去年第一年招生、体量小,目前开的CS、DS、EIE 和 BIS 都可以称得上是王牌专业,除了竞争激烈的CS,其他三个项目双非都有录取,甚至DS还欢迎跨专业申请。

 

物质成本

 

这里的成本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申请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港校“众生平等”的留位费,二是入学后的学费、生活费等开销。

每所高校的研究生项目学费都会因为不同年份、专业设置和市场情况而有所变化,这里先以今年港中文商学院举例,金融学理学硕士学制为一年,学费是420000港币,而学费稍低的房地产理学硕士也需要260000港币一年。

 

留位费一般为30%-50%的学费,所以在确认入学后至少要缴纳10万到15万不等。

 

而港中深的金融学项目则是2年制,平均学费是144000人民币一年,留位费在5万左右,相较而言就显得亲民了许多。

 

我们都知道港中文的留位费一般不可退还,但可以转为学费,这也成了很多学生“肉痛”的心结。但是,港中深就不一样了。根据广东省物价局规定,受教育者注册缴费后未入读的,办学单位应退还所缴学费、住宿费的90%

 

 

而规定里“所缴学费、住宿费”其实就是留位费,也就是说港中深至少会退90%,很难不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生活费方面丰俭由人,但最大头的租房费用,深圳还是比香港要低很多的。

 

认可度

 

根据软科2024最新排名,港中深是合作办学类大学排名蝉联第一,这是对办学水平的官方背书。从口碑方面来讲,港中深在大陆内地的名声也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在大湾区,认可度颇高。从商科专业回内地就职这个角度而言,同样不存在太大的差别。

 

 

港科广在今年推出了“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说是MPhil可以到清水湾校区选导师,时间满180天拿留服认证,可以说是把之前的bug补好了。就业方面,第一届红鸟的去向也差不多出来了,去互联网大厂和继续深造的都不少,但大多数都选择了在深港就业,说明周边认可度还是可以的。

 

港城莞的名气比起前两者虽然稍显逊色,不过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松山湖,可以说是全中国最适合去华为实习的地方了(华为松山湖是目前最大的华为园区),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未来和华为肯定还有大量的合作机会,非常适合想去华为等科技企业就业的同学。

 

综上所述,如果你是想以更低成本获取港校的教育资源,那内地分校或许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25Fall申请建议

 

港中深25Fall商科项目的提前批已经截止,根据指南者留学数据统计,港中深对申请者的学历背景包容度较高,从双非到985均有,对两财一贸偏好度明显,比起GPA和排名,更青睐拥有多段实习的软背景“选手”。

 

目前,港中深常规批次的申请已经开启,多个项目更是即将截止首轮材料递交,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尽早申请,语言后补即可。

 

金融学理学硕士:9 月 23 日

 

经济学理学硕士:9 月 17 日

 

会计学理学硕士:9 月 17 日

 

市场学理学硕士:9 月 23 日

 

金融工程理学硕士:预计 10 月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今年港中深新增了两个计算机相关的授课型硕士项目,分别是计算社会科学理学硕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学制为2年,总学费是28.8万。

 

 

这完全是增加了原本计划申请港三新二计算机选手的机会,要知道此前港中深一直都没有开设过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授课型硕士项目,而这个领域又是申请的“大热门”,更别提良好的就业前景。

 

同时,港中深又地处深圳,背靠大湾区,去大厂实习也是非常方便的。一般来说,新项目第一年招生都不会太卷,对于想读计算机、背景没有特别好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捡漏”机会。

 

港科广早在7月就开放了25Fall申请,全年滚动录取。相比于它的研究型硕士,大多数同学应该更想了解它的两个授课型硕士:大数据智能理学硕士和科技与政策理学硕士

 

前者重点并不是DS,而是在Ai上,录取时可能更偏好CS、SE和AI背景的学生,不过有数理背景的商科生也可以尝试看看。

 

作为去年才开设的高校,港城莞25Fall硕士申请系统预计不久也会开放,除了数据科学学费14万以外,其他专业都在11万左右一年,最重要的是认可六级申请。

 

除了申请大热门计算机、数据科学外,商务系统/电子工程学、工程管理学/材料工程及纳米材料还是比较容易申请的,如果有证书或者竞赛的双非理工科同学,都可以放心冲一波。

 

END

 

总体而言,港校内地分校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非常值得申请的。但目前因为建设周期较短,还存在一定争议。不过,随着分校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这种情况也在逐渐改善。

 

在申请前,学生应充分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