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布录取的最后一天,我终于收到了新国立offer”,均分不足80,985学姐惊险上岸新国立、UCL!
指南者留学
2024-07-30
阅读量:1275
学员背景
X同学
本科背景
南京大学
材料化学
GPA:
4.01
语言成绩:
7
录取院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3-25
录取时间:
2024-04-30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系统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3-25
录取时间:
2024-04-30
伦敦大学学院高级材料科学(能源存储)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3-25
录取时间:
2024-04-11
伦敦大学学院高级材料科学(可持续性)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3-25
录取时间:
2024-04-11
主要经历
 
科研经历:

碳中和计划下,新能源产业实况研究、科研钙钛矿量子点CsPbX3的制备与表征、科研人工SEI对合金负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影响

 
     

 

对于申请留学这件事情,我并不是那种准备充足的选手,而是在考研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个人自制力和读研必要性,临时做出的决定。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高级材料科学(可持续性)、伦敦大学学院高级材料科学(能源存储)、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系统的 offer,很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01  留学毕业两手抓

 

我的留学准备时间是极其紧张的。由于没有提前规划,我没有语言成绩,并且无论是选学校,还是简历和个人陈述,都处于没有头绪的状态。

 

决定申请留学是2月27日,然而新国立秋季学期最后一批是3月31日截止,IC的最后第二批是3月26日截止,伦敦大学学院最后一批是4月5日截止。

 

这期间需要准备雅思考试、各个项目的文书材料、推荐信,3月上旬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开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到简历和个人陈述是最花时间的,因此我最先准备的是个人经历梳理,在3月3号先完成了个人素材整理,接着开始跟文书老师沟通,在3月8号一起确定了文书写作的提纲,推荐信内容梳理也在这个时候完成。

 

于是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开始专心准备3月16日的雅思考试。由于时间很紧,因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依靠指南者老师提供的课堂笔记,初步了解题型,尤其是写作和口语,再选择性地做剑雅真题

 

对于写作,我首先着手于小作文,通过笔记里的题型总结,快速掌握每一种图表的写作结构,并且每种题目练一次,对于小作文的字数把控逐渐做到心中有数。大作文的话,由于我认为短期内无法做到质的改变,因此只是写了两次感受一下字数的要求,然后通过几篇范文临时记了一些短语和表述。

 

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我的口语其实得到了挺大的提升。一开始我对着题库自己说的时候,乱七八糟还一直卡壳,估计都不一定有6分的水平。

 

后来我采取的策略是先根据指南者老师提供的参考回答,对于part1剖析标准回答是如何就一个小观点讲两三句话;对于part2,我结合参考回答里用到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经历,重点准备了一份“云南支教”主题的素材,里面有风景描述、音乐/文学启蒙、自己的感想,可以适用于不少part2话题。

 

除此之外对于参考题库里的其他话题,我在考笔试和口语中间的那个中午,一直练习part2,让自己处于英语环境里。对于听力和阅读,我选择了直接做剑雅真题,其中听力最关键的是要对题型做到非常熟悉,至少要在听音频的宝贵时间里不能被花里胡哨的答题方式分心。

 

 

最后我的成绩是L8.5/R9/W6/S7,总分7.5,对于不到一周的准备时间来讲,除了作文跑题成绩较低之外,其他都算比较满意了。

 

02  深挖经历丰富材料

 

对于申请的个人背景,我的劣势在于绩点并不高,在申请的时候还不到80分,而且没有竞赛获奖经历和科研成果,也没有实习经历。

 

所以我一开始自己梳理经历素材的时候,只有一段社会实践、两段学生工作经历、奖学金和并不相关的社团经历。

 

后续跟指导老师、文书老师交流之后,发现其实任何专业相关的大作业和平时的做过的实验都可以成为素材,当然前提和关键点是要把能用的素材写好。

 

最后,我选取了毕业论文已经做了的内容,加上曾经参与过、做过的两个实验,以及一段专业相关的实践经历,作为简历和个人陈述主要的素材。

 

其实这个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由于我之前自己写过中文简历,还修改过很多次,所以对比尤为强烈。一方面是素材的寻找,一方面是对做过事情的深度挖掘,还有语言的表述,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对于同一个实践经历,本质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写法不一样、理解不一样、挖掘到的内容不一样,最后呈现的效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自己写的那份简历会给人留下无科研竞赛、履历不太丰富的印象,但后来的简历展现的是本科专业教育基础扎实、积极于学生工作的形象。如果对比两份简历,夸张一些,不能说无中生有但是简直是改头换面。

 

修改文书材料的过程中,我想我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份申请留学要用的文书,对于日后必定要经历的求职,这次经历也是给人以启发的。

 

文书老师的帮助其实是我觉得作用最大的指导之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针对每个申请项目要求完成相应的个人陈述,并且还要写得很好,这是我一个人无法做到的。尤其是考虑到我当时时间非常紧张,对于写简历并不擅长,对于各个项目的个人陈述要求也不是很了解,因此文书老师的帮助节省了很多时间,非常关键。

 

03  紧张刺激,公布ddl当天拿到offer

 

我主要申请的地区是英国和新加坡,原因是受制于时间期限,其他地区的申请材料要求和截止时间并不合适。

 

对于院校选择,指导老师最开始给出的计划是秋季学期申请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新国立的项目,如果秋季学期没有offer,保底是春季学期申请新国立和南洋理工。后来由于想要再稳妥一些,我加申了曼彻斯特和爱丁堡。

 

在4月底之前,我只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的conoffer,要求最后绩点达到4.0。但是我当时只有一门毕业论文可以拉分,能否达到要求是个未知数

 

当时的估计是,英国的几个学校很可能都会是80分的要求,到时候我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因此那个时候我对于新国立的offer非常紧张。

 

尤其是在4月29号的时候,还有一天就到公布截止日期,我晚上开始焦虑,于是电话跟吴老师沟通,当时吴老师还是非常镇定且有信心,说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的申请肯定没有问题,不用焦虑。最后结果确实是这样,4月30号我收到了能源系统和材料科学的offer。

 

最后,我的选择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offer,选择新国立的原因是考虑到不一定最终绩点能达到4.0,所以其他学校没有交留位费;没有选能源系统是因为我最后还是希望在同一个专业继续深造。

 

04  重来一回,我还能做得更好

 

回顾申请的过程,其实在选专业上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对于帝国理工,我两个申请项目都收到了拒信。其实指导老师提醒过,帝国理工申请两个项目的话,只有等到第一个项目被拒绝了,第二个项目才会开始进入流程。

 

然而,我第一志愿添了个跨专业而且不太有希望的,第二志愿填了本专业,最后第一志愿一直到5月下半旬才拒绝。

 

对于最后一批申请来说,如果第一个项目流程走了很久,大概率第二个项目是没有机会的,因此如果我把与本科相同的专业列在第一位会更好,尽管已经无法知道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了。

 

对于和我一样临时决定的同学,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大家更多信心,时间短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临时决定得到的结果完全可以是局部最优解。

 

当然,对于未来的提前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深知在高考结束一选完专业,这个过程就应该开始。

 

提早准备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些丰富履历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在本科学习的四年里,人生的主线任务会比较明确,在有一个明确努力方向的情况下,才会更有动力和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