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全聚德,结果剑桥来offer了...”均分90,985学姐被拒麻后,横扫剑桥、新国立、港大等顶尖录取!
指南者留学
2024-07-23
阅读量:1290
学员背景
Q同学
本科背景
GPA:
90.81
语言成绩:
雅思:7.5(L:8/R:9/W:6.5/S:6.5)
录取院校
伦敦大学学院数字媒体(批判性研究)文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1-31
录取时间:
2024-06-28
香港大学市场营销学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1-19
录取时间:
2024-03-04
香港中文大学新媒体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1-18
录取时间:
2024-03-08
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1-05
录取时间:
2024-02-20
剑桥大学社会学(媒体与文化社会学)哲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4-08
录取时间:
2024-06-04
主要经历
 
荣誉及奖项:
大广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
 
科研经历: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线上交流课程
 
实习经历:

海康威视市场营销实习、电通PR实习

 
     

 

如果能回到去年八月,我只想找到那个盲目自信的自己,扯着她的耳朵呐喊:“p人不要盲目DIY啦!

 

我是Q同学,本科就读于传播学专业。在平时生活中,我是一个松弛感拉满的p人,作业踩ddl提交已经习以为常,考试熬夜恶补更是家常便饭。然而,正是这份不紧不慢的“松弛感”,导致我在今年二月前0 offer,险些迎来24fall无书可读的局面。

 

在今年一月,我踩着申请的末班车签约了指南者。目前,已经拿到包括剑桥、UCL、新国立、港大、港中文在内的多个录取。我在此与各位分享我坎坷的申请之路,以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借鉴,也敲响警钟。

 

拒绝签约:小小留学?拿下!

 

不同于绝大多数晚申选手,我并非考研失利或保研失败,而是早在大学前两年就做好了决定。

 

入读传播学后,我逐渐接触到国内外传媒相关的理论和论文,深感目前阶段,传播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仍在国外,许多国内论文只是在拾人牙慧,用旧的理论去套新的现象。

 

与此同时,新传考研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付出努力也未必能上岸。因此,我早早就放弃了国内读研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模式,选择出国留学。而美国留学高昂的费用与较长的学制令我望而却步,权衡之下,我决定以英国G5、新二为主,将港三作为plan b。

 

本科期间,我的专业课程不仅限于传播学,而是包含大量广告和市场营销相关的内容。我也参与了一些相关领域的比赛,进行了两段实习。对于希望进私企的文科人,市场营销是一条“逆天改命”的捷径。因此,在申请项目选取时,我选择了传媒与市场营销混申。

 

 

图:两段实习

 

我的24fall准备从大三下正式开始。23年3月,我开始备考雅思。因为自诩英语基础还不错,所以除了口语找了外教对练,其他都是自己刷题练习。备战两月,就顺利拿下了7.5(6.5)的成绩,一下子满足了大部分院校的要求。

 

现在回想,或许正是这次“DIY”经历的成功,建立了我对自己DIY申请的自信,也是不幸的开始。

 

图:雅思成绩

 

暑期,我联系了包括指南者留学在内的多家机构,希望能找到靠谱的中介帮助我规划申请。其中,指南者的咨询老师为我规划了清晰的选校方案,完美符合了我的预期,这也是我最终投递时采用的方案。

 

然而,在与学长学姐、身边同学的沟通中,他们的“花式踩雷”经历令我心惊肉跳。有中介将GPA填错,导致申请季颗粒无收的;有中介忘记递交重要项目,导致和梦校擦肩而过的;还有文书屡改不满意,最后需要自己提笔上的……如此种种,使我对找留学机构这件事本身产生了怀疑。加之身边人不断灌输“像你这样的同学,自己投递一定没问题”的观念,最终,我决定婉拒指南者留学,怀抱着“要死也死在自己手里”的决心,开始了DIY之旅。 

 

P人的DIY:从入门到入土

 

我的DIY之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拖。

 

整个暑期,我刷了无数文书写作教学的帖子和短视频,却没有自己动笔写过一个字,美其名曰实习工作繁忙。实习结束后,又花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了GRE考试。截止到10月底,申请筹备工作仍停留在“新建文件夹”的阶段。

 

看着空空如也的投递页面和日渐逼近的材料提交ddl,我终于决定要作出改变。在短短一个月内,我完成了3个学校5个项目的材料筹备,终于赶在其中这些项目的ddl前把申请投了出去。

 

投递完成后,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留学申请的文书往往需要反复打磨和修改,而我为了赶截止日期,甚至连语法都没能仔细检查,就匆匆提交。这样写就的文书,怎么能帮我收获offer呢?之前刷的攻略,此刻都成了我自我否定的依据。

 

12月,对于许多申请留学的同学而言,是收获的季节。身边同学的offer一封接一封地来,我却颗粒无收。看重文书的英国院校连发拒信,心仪的传媒项目以不给面试默拒,用来保底的学校在面试后也杳无音讯。

 

临近元旦假期的某个晚上,我在写作新一篇ps的间隙打开邮箱,却又收到一封崭新的拒信。一边是无可辩驳的失败战绩,一边是正在写作而不甚满意的文书,我毅然将拒信和文书都投入电脑回收站,翻出指南者留学咨询导师的微信:“老师,我想吃回头草了。”

 

“我们随时欢迎你。”老师回复道。

 

我的脑内蹦出一句话:今后不用再要强了,因为你的强,来了

 

图:和咨询老师的沟通记录

 

24fall的第一封offer

 

收到拒信的当晚,我紧急检查了几个比较感兴趣的香港项目ddl,发现都只剩下不到一个月,最近的项目甚至只剩下两周的申请时间。

 

指南者的导师在获知这一情况后,为我安排了文书加急服务,在签约后的一周内光速完成了三篇关键文书的写作和修改,顺利赶在截止之前完成了投递。

 

DIY时期无限拖延的投递经历,让我对拖延有了一种PTSD。在签约时,我向导师团队表达了希望尽快投递完所有项目的意愿。导师团队充分表示理解,在申请的时间线安排上,尽可能压缩日程。在双方的配合下,短短三周,我们就已完成除剑桥之外所有项目的申请。

 

图:申请时间规划

 

签约不久,我收到了新国立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项目的面试邀请,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I人,面试向来不是我的强项,英文面试更是雪上加霜。在DIY时期,NTU的市场营销项目也给过我面试的机会。

 

然而,在那次面试中,我不仅被面试官语速超快的“Singlish”绕得昏天黑地,几乎每个问题都要请求重复,还被问及了简历中一个不起眼的大二课程作业,时间久远,面对追问,我只能含糊其辞。预计二十分钟的面试,只面了十分钟就匆匆结束。最后也不出意料地被默拒。

 

于是,为了弥补弱势,申请导师给我分享了该项目的面经和注意事项,并安排了模拟面试,令我收获颇丰。

 

通过分析面经,我发现,新国立该项目虽然是市场营销方向,但是非常注重学生的量化能力,其课程结构也包含大量商业统计和编程内容。模拟面试的导师也提醒,在面试前,要着重准备数据分析相关的问题,甚至要深入到具体软件的具体功能、具体经历中采用的具体分析方法。

 

图:新国立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核心课程

 

基于此,我将准备的重点放在自己的两段量化研究经历上。我通过翻译软件,确认了各种变量、检验、分析等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达方式,以保证面试中不会出现开口忘词的情况;又在油管、B站恶补了几节SPSS特定分析方式的网课,以清楚各种分析的适用场景、检验对象、计算原理,并确保自己的操作没有问题;最后,我设想面试官会提的各种问题,并将自己的回答用手机录下来,完善并添加细节。

 

果然,在实际面试中,主面试官几乎没有对我的营销项目进行提问,全程都围绕着我的量化经历展开。我如自己准备的那般侃侃而谈,面对各种追问也自如应对。在我回答结束后,面试官甚至给出了明确的反馈:“我能看出来你对数据确实非常了解。”我知道,这把稳了!

 

回首这两次面试的经历,我也总结出来一些要点。在留学面试中,前期准备和临场发挥都是重要的因素。其中,前期准备包括对语言环境的熟悉、对自己履历的深挖、对项目侧重的洞察。新加坡的商科项目面试非常接近于求职面试,这意味着面试官没有所谓的“题库”,而是针对特定的简历进行个性化提问。在这种情况下,了解自己的经历与目标项目的连结点,描述具体的故事,并对细节加以回忆和强调,是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匹配度的重点。

 

二月,在春节假期的末尾,我收到了新国立的offer。看到邮件的那一刻,我心里并没有预想中的狂喜,而是长舒了一口气。由此,我险些被自己毁掉的申请季,险些打烂的一手好牌,终于回到正轨。

 

尘埃落定?好事将近!

 

此后,我先后收到了港大营销港中文传媒的offer,但在权衡之下,还是新国立的项目更适合我的未来发展。

 

在收到新国立offer之后,我其实心里是有些懈怠的,甚至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觉得没必要再去申剑桥的项目了。

 

平心而论,新国立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项目的各个方面都比较令我满意,在学校title不错的同时,编程、量化分析等课程内容也能加强我未来的竞争力。而当时正是我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时期,与其投入大量精力,去达成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不如退居舒适圈内,静待八月开学。

 

然而,指南者的导师们并没有放任我这个P人一路拖下去,而是一直督促我尽快准备好材料去投递。在申请团队导师的鼓励下,我也重新振作起来,决定再为自己的未来拼一把,买一张可能没有回报的彩票。

 

四月初,我终于准备好了所有申请材料,踩着剑桥最后一批投递的尾巴,紧锣密鼓地完成了申请。对当时的我而言,这份申请更像是给我自己一个交代,给我的24fall划上一个不留遗憾的句号

 

我的准备重心仍在新国立项目上。指南者的申请老师为我规划了详尽的行前准备,包含签证申请、租房中介等等,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后的一切按部就班,加入新生大群,咨询前任学姐,了解教学内容,完成校外租房,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不再有变数。

 

六月初的某一个深夜,我正在熄灯的寝室中填报毕业所需的各种材料。白天刚刚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过载的大脑早已神游海外,我一边敲打着键盘,一边畅想最后一个月的美好生活。这时,表格的下一项提示我填写收到录取的具体信息,于是我打算翻出当时的邮件,却在打开邮箱的第一秒就愣了神。

 

邮箱里,躺着一张来自剑桥的offer。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按照邮件的指示登录系统,下载offer,核对录取条件。直到完成这一套流程,我才仿佛回到现实,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我的彩票兑现了。

 

至此,我的24fall圆满落幕。 

 

写在最后

 

作为险些毁掉自己24fall的学姐,我其实没有立场指导各位的申请,只能姑且将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送给学弟学妹两句话。

 

第一句话,写给像我一样的P人同学。申请季中,时间规划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切事宜的基础。无论是文书写作还是申请投递,千万不能有“ddl思维”。如果拖延症非常严重,也许DIY并不是最优选择。

 

第二句话,写给所有正在准备申请的同学。留学申请玄学颇多,有时“彩票项目”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切莫望而却步。在脚踏实地选校的基础上,不如再留一个位置给自己的wildest dream。先试试,万一呢?

 

祝各位都能获得理想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