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研,工作受阻,经历碰壁、焦虑与自我否认,重新出发我成功收获港大、曼大offer!
指南者留学
2024-07-09
阅读量:1237
学员背景
Z同学
本科背景
南京大学
经济学
GPA:
89.8
语言成绩:
雅思:6.5(L:6.0/R:7.5/W:6.0/S:6.0)
录取院校
香港大学经济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09-20
录取时间:
2023-11-24
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文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1-30
录取时间:
2024-02-13
主要经历
 
荣誉及奖项: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铜奖、南京大学2020& 2021年度人民奖学金

 
科研经历:
优秀毕业论文
 
实习经历:

某银行 信息科技部、某互联网大厂 数据岗、某咨询公司 FA

 
学生活动:
南京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对外关系部 副部长
 
     

 

01  二战考研工作受阻 确定留学

 

我是22届毕业生,毕业后先经历了二战考研,又进行了将近10个月的工作,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焦虑和迷茫,也产生了许多思考。当然以下观点是从我的视角产生的,所以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希望能或多或少帮到大家。

 

先说考研

 

首先,我不建议二战孤注一掷全部压在考研上,特别是家里能负担得起留学,并且一战和目标院校分差不是太大的情况。

 

主要原因有三:

 

1)考研确实竞争激烈,并且调剂很看运气,很多调剂的同学掉档严重,研究生院校甚至没有本科院校好;

 

2)考研变动比较大,我身边很多决定二战考研的同学复习到9、10月,发现目标院校专业缩招、改专业课考试范围甚至完全不招了(我也面临这种情况),临时改换目标很影响心态;

 

3)如果一战分差并不大,说明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二战完全有时间去做留学准备(特别是如果只申请英国的话可以先不提交语言);并且二战心理压力会更大,多条路走也有助于调整心态。

 

考研时独自住在老旧旅馆,朋友给我带的阻门器

 

再说工作

 

考研结束后我并没有直接决定去留学,而是先找了一份工作。就我的体验而言,这一选择有优点也有弊端。

 

优点在于:

 

1)弥补简历空白。

 

网络上有人开玩笑“HR不接受任何形式的gap”,在我求职时深有体会。我脱产二战的半年空白期几乎被刨根究底问了个透,因此我认为找一份工作或实习填补空白期是重要的(同样脱产二战的同学也不必太紧张,基本上大多数HR对我选择考研最终也表示了理解)。

 

2)重新选择一个行业的机会。

 

在我找工作时,我接收到的很多信息都在指向“直播电商”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因此我放弃了偏向金融的其它offer,选择了做直播电商运营。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并不适合这个行业。此时选择留学,再次获得应届生身份,改换一个新的行业,相对而言比直接换行门槛更低

 

缺点在于:

 

1)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同学,面试时会面临HR更多的追问。

 

2)需要平衡工作、语言备考和留学材料准备。

 

最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选择留学,在职场上重新出发。

 

和同事们去北京动物园看萌兰

 

02  机构选择 避免踩雷

 

DIY or找中介?两者各有优劣,前者适合时间充裕、自身搜集信息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后者会比较专业省心。

 

我是边工作边申请,工作强度比较大,再加上我没有语言成绩,所以选择了找留学中介帮忙申请,是英港新混申。

 

我主要考虑到:

 

1)中介比较了解各项目历年录取情况和时间节点,帮助我选校,并梳理申请时间线,以防我有错漏。

 

2)中介文书撰写和材料准备更加专业,节省了很多搜集信息的时间成本,成品质量也比较有保障。

 

3)中介还有雅思、GRE课程服务,拿到offer后还有行前准备群进行经验分享,服务比较齐全。

 

怎么避免中介踩雷?

 

我身边很多朋友选中介都踩雷了,特别是申请和文书方面。有朋友和我说中介拿给她的文书完全是模板,里面很多经历都不是她的经历;网上还看到有的同学的中介不给申请人看自己的邮箱、有额外收费、甚至错过申请人的投递截止时间等

 

传统大中介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申请老师比较多,难免良莠不齐;特别小的留学机构甚至是个人机构也不太建议,毕竟专业性很难得到保障。我接触到指南者留学,主要是同学安利了指南者留学APP,上面查院校查项目都很方便,进而接触到留学老师进行了解。

 

指南者留学界面,查项目信息很方便

 

指南者留学申请体验

 

整体来讲我的体验还是不错的。文书方面老师会先给一个模板及参考资料,让我先用中文简单参照模板写一下自己本科的经历,发给老师后进行中文稿修改润色,并让我进行确认和提意见;然后老师会按照我的反馈进行修改,再次发给我确认,反复修改直到双方对中文稿都满意为止;译成英文稿后也有双方的修改确认环节。

 

所以对于文书这一部分的服务,我是非常满意的,文书基本上是完全基于我个人经历,每一步修改都听过我的意见。

 

指南者留学其它的服务也不错,申请账号密码都掌握在申请人手里,每一步申请流程都会在群里告知,进度、结果完全透明。配套服务也不错,我确认接下港校offer后有拉我进香港群,群里香港生活、证件办理等各类分享都很多,服务贯穿申请始末。

 

03  留学准备:语言&各项材料

 

毕业离校前准备材料:

 

如果不确定将来会选择考研、工作还是留学,离校前可以参考网上的经验贴,准备一些文件材料,如教务处带印章的成绩单、盖章的毕业证明、学位证明、本科获奖证明等。这些证明文件离校后想要再开具就会多很多麻烦。

 

语言准备:

 

我本人只有雅思成绩,GRE/GMAT完全没考过,因此除了申请的项目对G有特殊要求外,G对于商科学生而言也不是必选项,更不存在“没有G就会被一票否决”

 

另外,我的雅思成绩也只有6.5/6.0,所以很多自身比较优秀,时间又非常紧张的同学们也不用太过焦虑语言成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雅思分数/G分数不重要,主要看个人时间和能力进行取舍。

 

关于雅思备考

 

我的备考时长是2个月,然而,我是边工作边进行备考的,每天工作+通勤时长至少9-10h,加班严重时会到12、13h甚至更多。因此,我认为我的经验比较适合于在短备考时间内想取得达标分数的同学

 

备考前自我分析很重要!

 

在进行复习流程之前,建议大家可以按照考试时长(重要!)去做一套模拟,对自己优势科目和薄弱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我为例,我模拟时阅读大概在7.5,对于我的目标分数来说是够用的,所以后续我每天只做1-2篇阅读保持手感;我的听力比较差,所以我后期在听力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听力:

 

这部分还是比较推荐听一下老师的课程,付费或者网上找的免费课程都可以,关键要学习老师的技巧。我之前听力追求通篇听懂,有一个词、一句话没听懂,后面的阵脚就乱了;后来发现听力找关键词就能找到答案,做听力时从容了许多。

 

听力能力怎么提高?精听or听词汇?

 

我在备考时看到网上有的人建议精听,将真题反复听到每句话都能听懂,我认为这仅适用于追求极高听力分数、时间特别充裕的考生。

 

对于普通考生而言,我更推荐通过王陆语料库进行词汇练习,搭配技巧和练习就能把正确率刷高。

 

指南者留学的雅思听力课程

 

2.口语:

 

这个是我最不建议速成的科目,尤其是自身口语水平比较一般的,建议从雅思备考第一天起就根据题库进行背诵,重点在于背句式而不是背特定的内容。

 

在前期准备中,每天把一些表达自然的万能句式记在纸上,后续可以进行复习并进一步精简。在备考中后期,我比较推荐“串题”,但是也别太极端,只准备极少数量的素材肯定会翻车。把题库里的题看一遍,把自己的故事想好,关键词查出来背好,搭配积累下来的句式,考场上就可以自由组合了,比把题库里的每道题都背下来更省时间。

 

高级词汇?or简单流畅?

 

这个网上争议很多,但我认为如果口语目标分在6-6.5,自身口语水平比较一般的话,就不用追求太多的所谓高级词汇/高级句式。

 

口语考试主要考察语言的流畅度,如果在一堆小学生句式里突然来了一句莎士比亚,考官感受可想而知。但是同义替换词还是比较推荐记的,否则很容易发生“从头good到尾”的惨案。

 

3.写作:

 

写作如果目标分数在6,并且备考时间非常短的话,还是比较容易速成的。小作文背模板就可以,毕竟出题套路化并且分数占比不高。大作文可以通过视频课或经验贴学习一下写作结构,并进行句子和词汇的积累。

 

4.阅读:

 

练习时一定要计时!如果平时总是超时,考场上很可能会出现大篇幅写不完的情况。

 

备考时每天见缝插针背单词

 

04  院校选择与申请tips

 

作为一个就业导向的留学人,我最终选择了前往港大就读,具体考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单论学校而言,IC确实title更好;但在商科的就业面试中,很多朋友反馈港大基本上可以过简历关(实习和项目匹配的情况下),面试基本上是看个人发挥,因此港新英三者在就业上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壁垒(至少在我的求职方向而言)。再结合英国昂贵的费用,我更倾向于港新;

 

2)港新学制比较灵活,想要读1/1.5/2年都可以,方便参加多届招聘,增加自己的选择

 

3)香港相较于新加坡离大陆更近,在招聘时很多公司会要求线下的笔试和面试,香港参与大陆面试更方便

 

4)虽然我不打算留港,但是留港难度是明显小于留在新加坡的难度的。

 

当然,在香港特别是港大,“留学体验”和“大班教学”是两个非常严重的扣分项。但是我从就业导向出发,认为这些问题在我可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不同留学目标、不同专业、不同求职方向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的见解可能也具有片面性,也欢迎大家多多讨论分享。

 

收到offer后逛博物馆的照片(白瓷)

 

申请流程小tips

 

涉及到留位费的问题,特别是部分院校留位费高昂,因此我不建议一次性全部投递。可以查询一下自己想申请项目的时间批次、一般每个批次发offer的时间,以及自己对于这些项目的倾向,分批次投递。这样可以避免保底院校的offer先到,交了留位费后心仪项目的offer才到。但是不建议第一批只投非常不保险的院校,毕竟早投递还是有一定优势,等到梦校拒信后再投递会比较晚。

 

就我而言,我第一批只投递了IC、HKU和NUS三所学校的三个项目;比较幸运的是第一批就拿到想要的offer了,所以我基本没有进行后续的申请,只在指南者留学老师的建议下投递了爱大、曼大两所赠送未收申请费的院校。这种情况下就避免了留位费方面的问题。

 

相较于本科毕业后顺利读研的伙伴们,我经历了非常多的碰壁、焦虑和自我否认,贯穿我申请的关键词就是“怀疑”。怀疑自己语言是否能考到目标分数,怀疑自己雅思擦边没有G成绩是否会被刷,怀疑自己长期空白的简历能否收到学校的offer,但是最终我也收获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局。

 

所以我也希望每个人,不管是选择考研、工作还是留学,抑或是想要gap停一停,最终都能走出这段艰难或者焦虑的时间,获得一个美好、自己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