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课堂研究霉霉,在宾大学“摸鱼”,甚至在CMU课上玩原神?!美国大学是疯了吗
指南者留学 Summer
2024-01-16
阅读量:1858

2024年伊始,就有一部电影打破了以往的电影模式,甚至可能在未来引起一波新的风潮:将演唱会搬上大荧幕,无数人买票在电影院蹦迪,拿着荧光棒一边跳一边唱。


这就是全球流行音乐天后泰勒·斯威夫特(霉霉)掀起的新风向,她将她的《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搬上了电影荧屏,这部电影在美国点评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0%,并且在全球收获2.5亿美元票房,登顶史上票房最高的演唱会电影,在国内也是预售最快破千万的进口片。


据说,当时霉霉在开这场演唱会的时候,由于粉丝在现场太嗨,导致了西雅图发生了2.3级的地震。

作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票房收入最高的巡演,The Eras Tour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不止在音乐史,在美国大学内,也正刮着名为“泰勒·斯威夫特”的大风。

 

一、哈佛开设“泰勒”相关课程

 

近期,哈佛大学宣布将在2024年开设一门研究“霉霉”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课程,名为《Taylor Swift and Her World》,通过剖析她的作品,以学习探究她的歌词、音乐与影响力。

该课程由英语系的讲师Stephanie Burt指导,学生将深入学习泰勒·斯威夫特的音乐作品和影响力,以及粉丝文化、名人文化、青春期、成年期和非法盗版等话题。

对此,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这是一堂多么愚蠢的课啊”“你想让谁给你的学生交学费”……

 

斯蒂芬妮对媒体回应:“如果你们不欣赏歌词的创作和演绎,那不是我的问题。”她认为,在现代英语体系中,那些需要人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的作品,曾经都是一种低级的艺术,没有人会费劲研究。正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正如当下被奉为文学巅峰的小说。而时间会冲刷所有的偏见,证明热爱与相信的力量。“如果你想让人们爱一件事,爱一件或遥远、或模糊、或困难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真诚地把这件事同他们当下所爱相连。”斯蒂芬妮说。

 

但大部分网友对这门课程的开设都保持好奇和向往,国内网友表示:“羡慕坏了”,“能不能开设网课”……

其实不止是哈佛大学,很多其他大学也开了霉霉相关课程!

 

二、美国名校纷纷“卷”追星

 

斯坦福大学将于2024年春季推出一门全新的Taylor Swift歌曲分析课程,题为“新一代美国最伟大的词曲作者:泰勒·斯威夫特跨时代的故事讲述”。

 

并且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个特别让人羡慕的规定:每学年都会提供一些由学生教授的课程,让学生自由地探索感兴趣的领域,成绩并不会影响学生的GPA。因此有很多霉霉的大学生歌迷都自主开设了相关课程。

南卡罗来纳大学算是最早一批开设霉霉研究课的学校了,早在在2011年社会学教授Michael Deflem开设了“Lady Gaga与声望社会学”,将追星与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Lady Gaga的发家史;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推出“The Taylor Swift Songbook”,以霉霉的歌曲作品出发分析文学批判性阅读和研究方法;


纽约大学推出由滚石乐队的Brittany Spanos教授,研究了霉霉与女权主义、种族和音乐产业相关的职业生涯等问题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在艺术鉴赏、批判性思维、研究和写作等技能的提升;


莱斯大学也曾开设过“Miss America: The Evolution and Lyrics of Taylor Swift”,根据霉霉的歌曲演变,探讨她的个人成长历程、以及对学生的启发,学生还需要在结课时完成一篇论文作业。

 

这些大学开设泰勒相关的课程并不是一时兴起或者单纯追赶潮流,只是借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输出课程知识。不得不说在学业与兴趣结合这方面美国大学确实做得很好。

 

除了追星之外,美国大学内还有很多“奇葩”课程。

 

三、美国名校的“特殊兴趣”课

 

宾夕法尼亚大学为如何在网上消磨时间专门开发了一门课。在这节课上,学生被要求坐在教室里,进行网络冲浪或是线上交流,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于创作。教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进入一个集体的“梦幻环境”,通过思想提炼,呈现出自己的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门课上,同学间的面对面对话是不被允许的。

康奈尔大学的“爬树课”知名度很广,一直是奇葩课程榜首。其规定大一新生必须在第一年修满两个体育学分。于是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这门奇葩课程,并且还需要购买爬树需要的器材。


爬树课旨在教会学生如何爬树,并在树木间顺利移动。“上完这节课,你就可以轻松地爬上任意一棵你喜欢的树”。

卡内基梅隆大学新推出一门《Genshin Impact : Team Building》的课程,这门选修课的名字翻译过来是:《原神配队》,课程内容涵盖了原神配队和boss对策,每周上一次课,学生修完后将获得3个学分。


据一位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介绍,在该科目期中考试中,学生需要在 2 分钟内用自选角色来击败 BOSS;而在期末考试中,同样是 2 分钟击败 BOSS,但角色无法由学生自选,而是随机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推出的“三国杀”课程,通过cosplay的方式玩桌游;密歇根安娜堡大学的“emoji”课程,引导学生从艺术、法律、地理、种族等因素来分析Emoji的情感、交流和视觉观感等特征;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灵语”课程,专门教授精灵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美国大学不敢开的课程!

 

虽然这些课程看起来蛮不正经的,但是课程内容,却都是从一个清奇的切入点,深入探讨专业学术理论,不仅体现了大学开放、多元、新颖的时代性,也蕴含着未来对于人才多面的塑造。


追星、爬树、算命……越来越多看起来“奇葩”的课程,是为了探测学生内心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所有的专业钻研到一定深度,成为了顶尖的专家,都能大有所为。


当然,好课难抢,还是要拼手速!你对哪门课最好奇?跟指南君一起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