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入读NYU,毕业直通亚马逊:两年工作复盘,学姐的校招建议!
指南者留学 Summer
2023-10-11
阅读量:2075

文 | 指南者留学学员D同学

纽约大学 工业工程硕士

 

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本科北京某双非院校,去年一月研究生毕业于纽约大学,都是工业工程专业,期间一共五段实习,先后分别做过互联网产运、咨询、算法和数据分析,校招时拿了三个产品offer和一个数分offer,最终作为一枚商业智能分析师(BI)入职亚马逊。

 

1 求职经历

 

我最早是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开始实习,第一份实习是在京东做运营,之前没有任何互联网经验的我,第一次站在经营者的视角去审视电商这个行业,当时的我跟很多大学生一样,一面是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一面又有着初入职场的好奇和兴奋。这份实习不仅帮我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也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探索出自己的职业方向。

于是抱着尽可能多接触不同行业的想法,我来到了国内的一家咨询公司,在这里的三个月,我接触到了来自银行、白酒、工业等不同行业的客户,算是微微完成了我最初来咨询的愿望,虽然短短几个月时间并不能真的深入了解到不同的行业,但也在这种需要快速了解不同行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这种广而不精的工作,算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做了一个排除法。
在本科的求职过程中,我也发现现在的学历并不具备竞争力,也没有技术的加持,即将大四的我很难凭这两份实习就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于是我开始全力准备留学申请,并在读研期间尽可能多选跟数据分析、计算机、数学相关的课程。


因为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读研的第一个学期我就开始参加校园招聘会,寻找各种实习机会,最终找到一份初创互联网公司的数分实习,也是我的第一份数据分析实习,积累了一些数据处理的经验。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但让我更加确定了想要留在互联网的决心,也为我后续的实习和秋招增加了一块跳板,因为我发现互联网几乎所有岗位都需要数据分析的技能,有相关的经历经验总归是个加分项。


在又经历了两段实习后我把校招目标锁定在了产品和数分岗,一个赛道卷不动了另一个还能作为备选。现在想想当时留学的决定真的没有错,这段经历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也给了我更多的选择,让我能够在求职的时候多条腿走路,一边准备产品,一边准备数分,一边准备国内大厂,一边准备外企,最后也很幸运的拿到了三个产品offer和一个数分offer。综合考虑下,我最终来到了亚马逊。

 

2 求职Tips

 

1. 找到自己的动力源
我知道很多校招生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不知道该选择哪个行业,投递哪个岗位,最后去哪家公司,于是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海投策略。但我也观察到有一些很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想要去哪家公司甚至哪个部门,于是可以全力以赴准备那几家Dream company的面试,并最后成功上岸。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都尽早的想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这个事情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决定了你的动力源在哪里,动力源决定了你的成就感来源于哪,而成就感带来满足感,这个是人性使然,毕竟内在驱动和外在驱动的力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也想把这个当作第一个tips送给大家,希望能够成为你们求职时所有决策的基石。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呢?


其实就是找到最戳你的那个点。可以从兴趣爱好入手,通过爱好来找到你喜欢这件事情的点在哪里。比如你喜欢拍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就可以尝试一些创意类的工作;那或许你喜欢狼人杀,逻辑感比较强,擅长分析推理,那就可以找需要逻辑性强的岗位;又或许你口条比较好,能周旋于各种社交场合,那你做市场营销/销售一定很得心应手。


也可以从自己过去参加过的活动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学生会,社团,或者各种大大小小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活动,挖掘出你最喜欢的那些,找到这些活动的共性,总之就是通过一切过往经历提炼出规律,来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如果兴趣爱好和过往经历还是太泛了,我可能就是没有很明确的爱好也没有找到自己很特别的性格特征,那或许你可以参考这条判断依据: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一定非得是乔布斯,巴菲特,而是看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五六年的人,最直观的就是你实习接触到的leader们,看他们现在的状态,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是不是你想要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工作了五六年,变成了他们这样的人,你会开心吗。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基于对自己的深层次认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赛道,并通过实践来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同时这份认知还可以帮助你去判断自己和某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契合,和部门、团队以及你未来可能一起共事的同事是否契合。


2. 多实习,多面试
实习是最低成本的试错机会,时间短,不用背KPI,不用为结果负责,还能充分了解到这个部门和业务。而且实习之后你会更清楚这家公司这份工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之后愿不愿意把几年的时间都放在这里。


这里也给大家推荐几个找实习的靠谱渠道:


a) 公司官网/官方公众号,这里发布的信息最全最真实,我校招的时候几乎关注了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号,大部分的实习和校招也都是通过官网投递的。而且官方公众号会不定期发布内部工作体验,前辈分享,职业宣讲会等等,都是很好的了解内部甚至connect到内部的渠道。


b) 学校求职群,群里发布的招聘信息触达效率会高一些,因为一般都会留hiring manager的邮箱,可以直接把简历发给他;而且这种学校群里会有很多学长学姐留下来的坑位,一是保证了真实可靠,二是也可以顺便套一手内部信息。


c) 牛客网,牛客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刷题,还收录了各大公司的笔试真题。据说也和部分公司建立了合作,提供招聘和笔面平台。我最喜欢里面的论坛,可以交流笔经面经和offer,质量还不错,但单从投递简历来说响应速度和回复率都不如官网。


然后就是多面试,模面是一方面,但我其实还是更推荐积累实战面试经验。模面更多都是和同伴或者学长学姐,练习一下流利度、逻辑结构什么的没问题,但他们毕竟不是招聘方,离了解公司真实想要招什么样的人还是有点距离。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多刷面经,多复盘。面试前全方位无死角的审视自己的每段实习,从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团队以及部门的KPI视角来结合你做的事情,把整个内容丰满化,然后记录下自己的答案。如果容易紧张的话也可以照着答案录一遍音,去听自己的语音语调、停顿、重点是否清晰流畅,语气是否自信得体,同时也是增加一个肌肉记忆,能让你在正式面试的时候表述的更加流利自然。


我身边有工作几年的同事一直都保持着定期面试的习惯,确保自己时刻了解市场需求,也时刻为更好的机会准备着。

 

3. Networking可太重要啦
人际交往很有可能是成功的“捷径“,多一次交流就等于多一条信息渠道,多一条信息渠道就可能意味着少踩一个坑,少走一点弯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了解你,说不定在未来某一天你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所以一定要和老师,同学,遇到的同事、大佬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要敢于ask for help,不要凡事都单打独斗,学会借力别人的知识、资源、眼界、认知能帮助你走的更快更远。


但不建议广撒网式的networking,“no hello”, 大佬们时间都很宝贵,他们也希望知道自己在帮一个什么样的人,值不值得他花时间,自己到底能不能帮到。所以networking前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以及希望他提供具体什么样的帮助,不必羞于说出自己的需求,也不要夸夸其谈,简洁明了真诚就是最好的必杀技。


我在校招期间通过之前实习的同事、mentor、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了解到了很多部门内部的信息,对我面试和选offer都很有帮助。Networking做得好,甚至能碰到你未来的职场贵人。

工作近两年后再回看当年的求职会发现有很多“如果我能早点知道”的地方,于是有了这篇经验复盘帖,希望能够给还没毕业的同学们提供一点点帮助,也预祝正在校招和即将校招的同学们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