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学科普 Vol.37:学姐说如何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指南者留学 诸葛小南
2022-09-09
阅读量:1546

# 学员语录

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潜能。

——L同学

 

图片
指南者留学学姐说

竞赛经历方面,我将针对数学建模竞赛,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怎么接触到这类竞赛和准备比赛的,希望能给存在疑惑的同学带来一些帮助。

 

首先介绍一下我在大学主要参加过的竞赛: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 / ICM)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

·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重庆市级赛)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赛区“TI”杯)

 

 

(1)接触

大一时,我和大部分萌新一样,享受着和紧张高三生活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轻松自由却又对未来感到迷茫。后来,在一个保送清华的师哥的分享会上,我了解到了美赛,美赛是一个唯一的国际性数学竞赛,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和其他比赛相比,美赛对参赛者的门槛要求并不高,比赛也没有标准答案,能合理解释就可以,比赛获奖率也很可观,让我有了很想尝试的念头。

 

 

(2)组队

比赛一般都是一年一次,机会难得,提醒大家一定要密切关注比赛消息,不要错过了比赛时间。在可能的条件下,找自己熟悉的和有比赛经历的队友是最好的!

 

 

(3)赛前准备

· 知识

虽然图书馆能借到很多关于数学建模的教材,但是对于时间紧凑的比赛小白来说,个人建议先看看往届的赛题和O奖F奖优秀论文,学习借鉴别人的论文结构、格式排版,归纳每种题型的基本模型,看看自己擅长哪一种题型,在比赛选题的时候能着重去考虑,这会比直接啃一本建模书更有效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比赛。

 

· 技能

负责论文写作的参赛者至少能运用word文档进行写作,能运用LATEX进行排版和数学公式的编辑更好。能运用Matlab或者Phython进行基础编程。美赛官方出版过一本书《正确写作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强烈建议初次参赛者一定要读这本书,对论文写作的帮助非常大。

 

 

(4)赛后感受

对于初次参赛的同学来说,建模比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如何在网上查找所需数据,如何快速学习一类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根据实际生活中不确定因素优化代码,如何通过电脑绘图来直观展示自己的想法,如何撰写英文论文,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等。

 

通过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部分或者短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 项目推荐

香港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硕士

 

图片
指南者留学专业库

电气与电子工程硕士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校:香港大学

 

申请要求

雅思6(5.5)

托福80

具有相关领域背景(工程或计算机科学),包括通用、通信工程、电力工程3个方向

 

培养目标

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一直致力于追求高水平的教学以及保持较强的科研能力。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硕士学位课程以前沿技术和管理科目的三个科目组为基础,旨在为从业人员和行业领导者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机会,以刷新他们的EEE知识。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践的先进主题,如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电力系统、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

希望通过学习而掌握最先进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申请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硕士学位课程的通识课程方向,而有志于从事电气与电子工程中某一专项领域研究的学生则可以申请通信工程或电力工程这两个具体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