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第一年就年薪百万?分享我在美国做码农的那些事儿
指南者留学 胡图图
2022-03-04
阅读量:5014
  • 在美国做码农到底有多赚钱?
  • EE转码CS可行吗?
  • 有命赚钱有命花吗?!
  • ……

 

关于大家想了解的上述种种问题,我们特别采访了在美国Zoom就职的Vincent学长来给大家一一分享~

 

 

学长背景

Vincent学长

教育经历:
哥伦比亚大学 电气工程硕士
工作情况:
ZOOM 软件工程师

 

 

Q1:在美国做码农的收入有多少呢?不同公司之间的收入区别大吗?

 

作为应届生的话,我感觉不同公司的收入水平一般差别不大。我当时求职的时候亚马逊给应届生的base salary是11.6万美元+三年2-3万股票+2万签字费+第一年1万搬家费,基本可以代表美国码农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一些start up开的薪水会更高一些,不过因为start up没有上市,就不会再给股票了。

 

 

Q2:在美国和在国内做码农的区别是什么?

 

一方面是work-life balance会更好一些,像我的话一般每天工作时常就在8小时左右,基本是不加班的(但就算这样我的同事还是经常抱怨工作好累)。

 

另一方面就是这边不太存在“35岁焦虑”的现象。国内一般会比较注重年轻员工的旺盛精力,但这边会更注重员工的工作经验,所以反而是年纪越大、工作经历越丰富,越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salary,也基本不会存在工资倒挂的现象。像我现在的同事,很多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

 

 

Q3:美国码农招聘的流程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在美国求职,首先是要能拿到面试,然后才能到如何通过面试、拿到录取的环节。而能否拿到面试就要看我们简历的含金量,像我们平时上的课程、课程的project、做的一些项目、实习/工作经历等等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简历。如果简历很过硬,很匹配对应公司岗位的要求,就能顺利拿到面试。所以这里也建议大家在研究生阶段多选一些软件方面的课程,这样才能在简历上更有优势。

 

美国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职位的面试,主要也会问到我们简历上写的这些项目,比如是否了解上面写的技术栈、对它的理解是什么;以及一些计算机基础的知识,比如操作系统和算法。

 

另外呢,一般还会出一道算法题,需要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代码,并分析整体的思路。其实做题的部分我觉得是最好准备的,大家可以多在力扣上刷一刷题。

 

大公司的面试轮次和国内互联网大厂差不多,也是需要好几轮的。我当时面试高通的时候也是从早上8点一直面到了中午13点(这还是因为疫情线上面试的情况下)。

 

 

Q4:学EE打算求职CS的话,可行吗?

 

我自己本科和研究生也是学习EE的,从我自己的求职经验和现在面试新同事的经历来看,我觉得专业本身带来的限制并不是很大,但CS和EE同学的简历差别还是会比较大的。

 

学CS的同学平时的CS课程就会比较多,所做的项目一般也更贴近互联网公司招聘的要求,这样求职的时候拿到面试的机会相对就会更大一些。

 

至于EE专业的同学,简历上的经历往往就显得很不CS,比如都是一些machine learning、data science之类的项目,但这其实和岗位的招聘要求并不是非常匹配,就导致简历比较难通过筛选。

 

所以对于EE专业的同学,如果想转码的话,我建议还是要在平时的课程和项目上下更多的功夫。如果你的course project本身不是很匹配的话,可以去CircleCI和Github等网站找一些开源的项目来做,甚至去报专门的培训班做一些针对互联网公司岗位要求的项目,提升简历的匹配度,这样会更容易拿到面试。具体的项目选择上,kaggle上的我觉得还是会偏data science,如果转码的话还是选择网站、后端、数据库之类的项目更合适。

 

 

Q5:学校的地理位置对找工作的影响大吗?

 

学校的地理位置对于找工作肯定是有一些影响的,但我觉得不是特别大。对于一些大公司来说,疫情前安排面试的时候会比较麻烦,比如如果你在东海岸读书,而面试西海岸工作的话,那公司需要给你安排航班飞去公司所在城市,并且安排住宿。但现在疫情期间大家都在zoom上面试,所以我感觉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Q6:在美国找工作具体有哪些渠道呢?

 

大致有三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LinkedIn,和国内的智联招聘差不多。比如你要找湾区的软件工程师岗位,LinkedIn就会帮你搜索出来,每天推送好几封邮件,如果有感兴趣的岗位就可以进行投递。或者也可以在上面找一下是否有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在对应公司工作,争取一下内推名额(一般内推成功都是有Bonus的,所以大家还是会比较乐于内推的)。

 

第二个渠道就是各个学校自己的招聘会,会请一些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公司来学校进行校招。基本上来招聘的人也会是学校的校友,会在现场收简历,进行一些简单的面试,以及安排之后的面试。比如微软这样的公司,如果招应届生的话,就会比较喜欢在学校招聘会上收到的简历;而如果你是自己在官网上投递简历的话,除非特别优秀,否则一般是很难拿到面试的。

 

第三个渠道就是一些网络论坛,比如一亩三分地,也会有人也上面发布一些内推的消息,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来联系。

 

 

Q7:如果毕业两三个月内没有找到工作,拿不到OPT怎么办?

 

我身边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大部分是选择了回国,但其实打定主意留美求职,努力一点的话,基本都是能找到工作的。如果短期内实在找不到的话,其实也有一些别的办法,比如说在学校老师的实验室挂RA,我当时也是先这样过渡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开一家公司,自己雇佣自己图片,这在美国也是合法的。

 

 

Q8:你目前抽中H-1B签证了吗?身边朋友抽中的概率大概是多少呢?

 

我目前抽了2次都还没有抽中,不过也可能是我比较非酋,身边朋友抽中的概率大概是50%,但像我这样连续2次都没抽中的非常少。所以我目前还是用的OPT签证,因为我的项目是STEM,所以有3年的OPT。这3年期间,每年公司会代表我们抽H-1B签证,总体的中签率也在50%左右(不过这两年美国就业市场很火热,我感觉中签率会略低一些)。

 

 

Q9:美国治安情况具体怎么样?日常出行会觉得危险吗?


我感觉日常出行如果基本是开车,避开一些治安特别不好的地区的话,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具体地区治安情况的差别就还是比较大的。拿纽约来说,曼哈顿上城的治安会比较差,感觉还是蛮危险的;但中下城地区就很安全,晚上在曼哈顿城区里面散步都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加州来说,三藩市的治安就比较差,网上一些不好的新闻基本都发生在那里;硅谷和圣地亚哥的治安就要相对好很多。

 

还有就是芝加哥地区,也比较神奇,西北大学那一片是富人区,就非常安全,而芝加哥大学所在的南部地区大家就会觉得很危险。

 

 

Q10:疫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大吗?感染的风险高吗?


疫情还是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的,我自己的话这两年基本是没有怎么出行,甚至2年来一直是居家工作的状态,还没有去过公司。我有看到论坛里一些同事会吐槽在家办公期间work-life balance会比较模糊,但整体来说居家办公的状态还是比较放松的,节省下来的通勤时间还可以用来逗逗猫、溜溜狗什么的~


至于会不会感染,我觉得也要看个人的防控意识,美国的人口密度其实很低,平时基本不太会遇到人很多的场合,只要出门开车、在商场戴好口罩,认真做好防疫的话,感染风险并不大。但如果是特别爱玩,经常去外面餐厅就餐的人,风险就会比较大。

 

 

Q11:在美国一年的花销大吗?

 

房租会占到日常开销的大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我当时在哥大读书的时候,在纽约租了一个带独卫的一室公寓,租金要3000+/月。这种类型的公寓现在在圣地亚哥租的话,大概就只需要2100-2200刀。不过大家如果能租到学校宿舍的话,肯定要稍微实惠一些,比如在纽约同类型的公寓,康奈尔宿舍的价格差不多只要2000刀。

 

日常饮食方面,各个地区的价格都差不多,不过纽约的美食要比圣地亚哥多很多很多,我感觉圣地亚哥基本是中餐的美食荒漠。LA的美食也很多,我在这边认识的UCSD的朋友都是隔三岔五开车去LA吃烤鸭、韩餐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