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个月开闸,厮杀却更惨烈!新国立/南洋理工扩招3年,录取率连跌,这局怎么破?
指南者留学
2025-07-28
阅读量:1496

 

 

往年NTU商学院稳如泰山,9月才开申请通道,今年竟在7月就突袭开放所有硕士项目!

就在前天(7月25日),南洋理工网申系统已显示全部可申状态,连官网部分专业都来不及更新提示,校方抢人野心藏不住了!

 

 

作为新加坡名校代表,南洋理工持续扩招、抢先开放可见新加坡院校对人才的渴求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新加坡也一直是中国学生留学的热门选择地区,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这两所顶尖高校,更是众多学子的“梦校”。

 

随着2025年申请季的落幕,从最新数据中我们能清晰看到新加坡留学的诸多变化及背后的趋势。

                                 

持续扩招后的内卷加剧

                      

近年来,NUS和NTU的研究生规模一直在稳步扩大。2024/25学年,NUS研究生总人数达20,092人,较上年增长10.8%;NTU更是以19.3%的增幅达到12,658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扩招幅度高达26.9%。

 

从数据来看,两校总容量已接近2.4万人,但这其中包含了兼读制学生和延期毕业的全日制学生,实际每年新生名额其实远低于这个数字。

 

按新生占比约70%估算,两校每年新入学人数约1.7万人;若再按中国学生占60%计算,最终能拿到“新二所”录取的中国学生,每年大约在1万人左右。

 

这也意味着,即便扩招不断,面对持续增长的申请量,竞争依然激烈。

 

哪些人在申“新二所”

 

从指南者留学的申请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7月23日),25申请季递交新加坡的申请量较上年增长29%人数增长19.7%。背后的趋势不仅是“热度上升”,更藏着学生的申请策略调整。

 

“项目多投点,胜算大一点”

 

2025年,学生人均申请“新二所”的项目数从去年的2.59个增至2.79个。

 

这一小小的增长,其实是留学大环境变化的缩影:美国留学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英国留学成本上涨、中国香港申请热度居高不下,越来越多学生把新加坡当作“稳中有进”的选择,通过增加申请项目分散风险。

 

同时,“新二所”自身也在给学生更多选择——近两年新增了不少交叉学科项目。

 

比如NUS在2024年开设“可持续发展数据科学”,2025年又新增“科学智能”“人工智能与创新”;NTU也在2025年推出“应用人工智能计算”,这些新兴领域成了申请“新宠”。

 

           

NUS和NTU开始“平分秋色”

 

过去,部分学生可能会更倾向于申请NUS,但2025年的数据显示,两校申请占比已从去年的53.6%(NUS)和46.4%(NTU),变成了完美的50%对50%。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分析:两校都是全球顶尖高校,QS排名常年位居前列,且在热门专业上“重叠度”很高——电气电子、计算机、商科等中国学生青睐的领域,两校都有强势布局。

对学生来说,与其纠结“选哪所”,不如“两所都试”。

 

 

商科、文社科正在“降温”

 

2025年申请中,理工科占比飙升至64.9%,不仅比2023年(51.8%)和2024年(52.8%)显著提升,还远高于其他留学地区的理工科申请比例。

 

为什么大家都涌向理工科?

 

首先,授课型硕士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前景为申请“托底”,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专业就业面广,薪资水平高,是公认的“稳妥之选”。

 

其次,“新二所”在理工科的扩招力度很大,比如NTU的“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专业,2024/25学年学生规模从306人增至576人,增幅达88.2%,录取机会肉眼可见地增加。

 

最后,来自新加坡是产业“刚需”,毕竟新加坡正在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半导体、生物制药、化工等领域急需技术人才,选择理工科未来留在当地工作的机会或许会更多。

 

 

相比之下,商科申请占比从2024年的40.4%降至28.6%,一方面是国内金融、商业就业市场相对紧缩,影响了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新二所”商科项目竞争本就激烈,尤其是NUS商学院的项目,录取难度一直很高。

 

文社科则因项目少、招生规模小,申请占比持续低迷,2025年仅为6.6%,且暂无项目进入“申请热度前十”。

                 

电气电子类成为申请热门

          

从申请热度来看,前十大项目中6个是电气电子/计算机类,比如NTU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常年稳居前列。

 

商科中,最热门的项目集中在录取机会相对较大的经济学类专业,NTU的“管理经济学”(英文授课)和NUS的“定量金融”最受欢迎,尤其是NTU“管理经济学”还有中文授课项目,无需雅思/托福,成了“语言成绩薄弱”学生的备选。

 

与此同时,2025学年未有文社专业进入“新二所”申请人数最多的十大项目之列。

 

 

25fall递交高峰在11月

 

申请时间上,除提前批申请有个小高峰外,“新二所”常规批次的高峰在11月,比中国香港的申请高峰晚一个月。

 

不过今年情况蛮特殊的,港校提前批的大混战升级,新二也纷纷加入提前批战场,26fall递交高峰大概率会前置,对于26fall及以后的申请者来说,这点很重要。

 

合理规划递交时间,既能避免错过截止日期,也能减少“同时拿到录取、被迫交留位费”的尴尬。

 

          

想上岸,这些“硬指标”很重要

         

截至2025年7月23日,“新二所”整体申请成功率为34.0%,和去年基本持平。但细分来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难度差异很大,录取画像也十分清晰。

 

NUS的申请成功率比NTU低约10%,这和它的“冲刺属性”有关。作为QS排名常年稳居全球前十的高校,很多学生把它当作“冲一冲”的目标,自然拉低了整体成功率。而NTU因扩招更明显,加上部分项目录取门槛相对宽松,成功率稍高。

 

不过要注意:成功率不直接等于“难度”。如果学生背景与项目匹配度高,即便是NUS,也有很大机会;反之,盲目“冲刺”则容易失败。

 

对比近两个申请季“新二所”理工、商科、文社科的申请成功率。理工科虽然申请量大,但2025年成功率下降明显,主要与申请增幅超过招生增幅有直接关系。

 

另一方面,横向对比看,商科专业申请成功率明显偏低。

 

商科一直是“难中之难”,尤其是NUS商科,部分项目成功率不足20%,能拿到录取的学生,大多集中在理学院开设的定量金融、人文社科学院开设的经济学以及继续与终身教育学院开设的企业开发等相对“易录”的项目。

  

1、NUS录取画像分析

  

在2025学年(包括春季入学与秋季入学)我们获得的NUS录取中,理工科项目占比最大,超七成为理工科项目,较去年有明显增加。相比之下,我们的文社商科录取比重进一步缩减。

 

为了方便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将各种分制的GPA统一转化为百分制成绩,并将雅思成绩与托福成绩进行对应。

 

 

985/211学生占绝对优势,理工科、商科、文社科录取中,985/211占比分别为88.1%、78.4%、86.7%。双非院校的录取机会相对较少,双非学生想上岸,要么选生物、交通运输等非热门理工科,要么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科)、华东政法大学(文社科)这类有“专业特色”的院校。

 

GPA方面,商科与文社科录取更为偏好高GPA,其85分及以上的占比分别达到81.0%和68.9%,而这一比例在理工科项目录取中为53.3%。若本科成绩低于80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拿到录取的机会较少,尤其是文社商科,从我们25 申请季的数据来看,文社商科低分录取比例都在5%以下。

 

 

语言成绩方面,NUS理工科项目语言最低要求大多为6.0,但实际录取中,雅思6.0的占比仅26.6%,更大多数的录取同学都具有雅思6.5+的成绩

 

拿到商科录取的同学,有76.1 %的占比是雅思7.0或以上,对英语的要求明显较理工科更高。文社科项目录取同学的语言成绩也普遍较高,具备雅思7.0或以上成绩的比例近六成。

 

2、NTU录取画像分析

 

相较而言,NTU的录取逻辑和NUS类似,但稍显灵活。获得南洋理工大学录取的案例,同样以理工科项目为最多,占比为67.4%,这与NTU开设了大量理工科项目直接相关。商科项目录取占26.8%,文社科仅为5.8%。

 

 

985/211占比同样很高,完全不输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工、商科、文社科录取中的985/211院校占比分别为86.3%、88.2%,以及82.5%。但双非学生在理工科和文社科中机会更多,占比约在10%,而商科机会明显减少,占比不足5%。

 

其中,理工科录取的双非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如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另一类则为特定专业领域很有竞争力的院校,如上海海事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而文社科录取的双非同学,以其教育学院开设的项目居多,相对申请难度较低。

 

GPA方面,理工科项目要求相对宽松,录取中成绩在80-85区间的占比达到54.3%,低于80分拿录取的比例略高于10%。但商科和文社科项目对GPA要求较高,录取中的85分及以上占比均接近六成。

 

 

语言成绩方面,NTU理工科以6.0-6.5居多,商科以6.5-7.0居多,文社科以7.0占比最多。

 

 

2025年新加坡留学的关键词是“扩招”与“竞争”并存。“新二所”的大门在慢慢敞开,但想顺利“上岸”,需要更清晰的规划。

 

若目标理工科,可多关注NTU的扩招项目,或NUS的交叉学科新方向;若申请商科,尽量避开“神仙打架”的商学院项目,考虑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下的相关专业;双非学生需突出“专业匹配度”,比如理工科强调科研经历,文社科突出学术背景。

 

无论申请哪所,80分以上的GPA和6.5+的雅思成绩,都是“保底”硬指标。新加坡留学的热度还在上升,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找准方向、提前规划,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