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fall提前批港大、新国立一骑绝尘,港科惨遭爆冷!GPA80以下0申请
指南者留学
2025-07-21
阅读量:1126

 

相信想要申请港新的学生都不会对“提前批”这个词陌生。

 

“提前批”,顾名思义,就是“提前挑选满足入学资格的好苗子”,“给大家多一次尝试的机会”,“提前规划,提前准备”。

 

听起来,这似乎是双赢的局面,学校能挑到心仪的学生,学生也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

 

但实话实说,从今年的现实情况看,这"提前"二字,可能更多是“比拼”,为了“不落人后”不得不先走一步,纷纷"抢跑"。

没错,今年港校多数高校打开了提前批的大门,开始接受26fall的申请。究竟是想要先下手为强,在抢人大战中夺得头筹,还是因为自身处境尴尬,只能先发制人?

 

26fall提前批已经开始,从目前的局势中也许能窥见一丝真相。

 

全面铺开,时间前移

 

今年的这场“抢位战”比往年打得更早!港大、港中文、港科大、港理工,加上新加坡国立(NUS)、南洋理工(NTU),全都卯足了劲在提前批上发力,开放时间普遍提前,项目也铺得更开。

 

说白了,学校就是想早点把好学生“锁”住。

 

香港大学的商学院招牌项目,像金融、会计、商业分析(BA)这些,7月初就开了申请通道,7月底就截止,节奏很快。

 

香港中文大学下手更早,6月底就开放了商学院的会计、金融、BA等热门项目,8月初截止。它在深圳的分校也开了提前批。

 

香港科技大学的商学院今年是头一回搞大规模提前批,7月开8月中截止,新开了家族企业管理这类项目,明显是想分一杯羹。

 

香港理工大学最“豪横”,宣布所有硕士项目都能提前批申请,窗口期也最长,从7月初开到10月中。

 

新国立理学院的项目(数据科学、统计、金融工程等)开得最早,5月中开放,7月中就截止了,热度爆棚。风险管理学院的金融工程项目也开了,但截止晚,到明年2月。

 

南洋理工玩的是“邀请制”提前批,7开启但比较挑人。

 

提前批(7-9月)、主申批(10-12月)、补申批(次年1—4月),这是以往的申请批次和节奏,根据今年的情况,26fall港大、港中文提前批较25fall再提前1-2个月,意味着申请规划周期进一步压缩,往后内卷和提前只会愈演愈烈。

 

申请人需要面临的现实是,大二确定申请方向大三暑假前势必是要完成文书和语言考试了

 

特别是语言,雅思建议提前3-6个月完成首考,预留2次刷分机会(如目标7.0分者,可先以6.5分申请,后续补送更高分)。面对打“闪电战”的提前批,谁有合格的雅思谁就能抢占先机。

 

做申请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雅思考试放在首位,尽量在大三上学期考出合格的雅思成绩。如果为了做科研做实习等背景提升而耽误了雅思出分,港新就很有可能与你失之交臂了。

 

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申请前置条件的项目,比如新国立商科、港科大金融等项目对GRE分数有要求的,更要提前启动,确保提前批开放前1个月出分。

 

26fall哪些学霸在角逐

 

提前批申请不只是名校争抢优质生源的 “前哨战”,对申请人而言,更是整个申请季的 “风向标”。

 

提前批释放出的政策变化、申请趋势、竞争格局以及录取门槛等信息,都能为常规批次申请提供关键决策依据。

 

港大领跑,港科略尴尬

 

从指南者留学截至7月15日递交的提前批申请数量看,NUS理学院申请量一骑绝尘,开得早关得早是一方面,同时也印证了数学科学、统计学等理学专业持续高涨的申请热度。

 

香港大学在港三商科中吸引力断层居首。虽然港大商科留位费贵得吓人,动不动十几万港币,但大家还是最认港大,把它当提前批的首选。港大今年新设的高额奖学金,高达25万港币起,更是锦上添花,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巨大。

 

相比而言,香港科技大学提前批处境略显尴尬,申请数据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其意向度与优先级偏低。

 

原因不难理解:一是尽管港科商学院专业实力不输港大,但在内地就业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仍弱于港大;二是地理位置,港中文挨着深圳实习方便,这点对看重实习的同学很重要。现在商科就业,学校名气和实习机会是关键,港科在这两点上暂时还没显出特别大的优势。

 

现在商科找工作,学校名气够不够硬、实习经历够不够多,这俩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港科在这两方面,其实都没形成绝对的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打算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港科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在香港本地的雇主资源挺能打的;而且从申请策略来看,港科商学院有些专业,录取门槛已经是港三同类专业里最低的了,特别适合想冲刺港三的同学在提前批优先考虑、重点投递。

 

会计、BA升温,金融稍凉

 

 

专业热度方面,新国立理学院项目的专业申请热度分布,与上个申请季基本一致:金工金数、数据科学,以及数学统计三大专业领域持续占据申请热度前列,呈现显著领先优势。

 

相较之下,生物、化学、药学、食品科学及物理学等方向申请量偏低。参考历年录取数据,后者申请门槛相对友好,部分双非院校亦有录取机会。

 

但港三商科各专业的申请热度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会计学热度暴涨,其在商科提前批申请中的占比从上个申请季的16.4%飙升至如今的28.1%。不过港三会计学专业招生规模却未明显扩大,故而竞争烈度加剧已成定局,建议申请者做好充分准备。

 

商业分析热度亦有所提升,其申请占比由上个申请季的12.4%提升到目前的21.7%。此现象与金融行业就业遇冷直接相关——大量商科生试图通过商业分析转向互联网或实体产业,由此带来专业热度回升。

 

金融学则因行业高端岗位收缩、薪资预期下降,导致申请热度有所下滑,其长期占据的港校最高学费与商科最高录取门槛的地位或面临松动。

 

管理与经济学虽为商科传统热门,但在提前批阶段优先级普遍较低,多被申请者定位为备选方案,常待提前批结果明朗后再行申请。

 

信息系统与房地产等方向整体竞争温和,职业目标清晰的申请者可抓紧在提前批进行申请,录取机会应较大。

 

依旧是“王者”的游戏

 

26fall敢冲提前批的同学,普遍有两个特点:启动早、背景硬。

 

 

在指南者的提前批申请群里中,绝大多数来自985/211高校,整体超80%+,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的985背景申请者占比高达54.3%。双非背景的同学在提前批战场,压力不小。

 

GPA方面,85分以上成了“基本款”,占了申请者的70%-80%。更夸张的是,88分以上的超级学霸占了快30%。无疑,提前批就是高分段选手的“竞技场”,成绩是硬道理。

 

甜蜜的负担:天价留位费

 

提前批拿到offer固然高兴,但有个大坑必须警惕——港校经管学院这类热门学院的提前批,往往会收取高额留位费,而且通常不予退还。

 

特别是港大与港中文,动辄十几万港币的留位费让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望而生畏。港硕有一个特点,学费越高,留位费越高!以港大为例,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三档:学费最高的几个专业(462,000港元),留位费为154,000港元;学费426,000港元的专业,留位费是142,000港元;学费398,000港元的专业,留位费则是133,000港元。

 

港中文的留位费通常按一学期学费收取,学费越高,留位费也水涨船高。金融、BA等热门专业,留位费普遍在 10万到19万港币之间。

 

留位费通常在拿到offer后很短时间就要交。万一你交了钱,后面又收到更心仪学校(比如英美顶尖名校)的offer,想反悔?

抱歉,这留位费基本就打水漂了。

 

所以,在申提前批之前,尤其是你还想同时申英美名校或者背景特别好有希望冲顶级项目的同学,一定要想清楚:

  • 提前批的学校和专业,在你心里排第几?

  • 你有多大把握能拿到?

  • 能不能承受放弃时留位费的损失?

  • 这笔钱占用了,会不会影响你其他申请?

 

总的来看,今年港新名校提前批就是:开得早、抢得凶、学霸多、费用贵!

 

掂量下自己的学校背景、GPA、实习经历。别忘了同步准备常规批申请,无论个人背景多么突出,都应严格按照常规批的时间节点与要求推进材料筹备,切不可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提前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