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留学圈被一则消息炸开了锅:雅思考试主办方之一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简称BC)竟传出“破产预警”,声称机构或将在十年内消失。
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们直呼不敢相信:
单次考试报名费2170元,退考转考费420元,成绩复议费1400元,成绩单寄送费120元——收费门槛这么高,财政居然还告急?
考一次至少花2200元,国内考生普遍要刷分2-3次,这吸金能力还能亏损?怕不是来哭穷涨价的吧,退钱!
大部分学生都得考两次以上,说亏损简直离谱,雅思你老实说是不是又想涨价了!
说实话,指南君也深感疑惑。作为留学语言考试领域的“扛把子”,雅思每年吸引全球超百万考生挑灯夜战、挥金如土,怎么就落到“破产”的境地了?
如果雅思真的在10年内退场,无数学子的留学梦难道要就此“凉凉”?
中国学生为雅思花了太多钱...
事情的起因是英国《卫报》发布的一则新闻,BC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麦克唐纳警告称,如果英国政府不伸出援手,BC可能在10年内“消失”。
为了缓解财务压力,BC计划削减2.5亿英镑预算,裁掉数百名员工,甚至取消在多达40个国家和地区的办事处。
这一系列动作,自然引发了大众对雅思考试未来走向的担忧。
说起雅思,绝对是让不少考生又爱又恨的“烧钱机器”。就拿中国大陆地区来说,短短10年间,雅思考位费接连上涨8次,经过多年通胀,考费这一必需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大陆地区考试费用高达2170元,在全球范围内稳居第二。
然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考位费,而现实中,许多人付出的远不止明码标价的考位费。
考生为了取得理想成绩,在培训、交通、住宿等方面的额外开销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考雅思究竟有多烧钱?看看考生们的真实经历就知道了:
有考生报班花费5万,去香港、泰国考试又花了3万,共计8万;
有考生考了五次,不算学费,最终放弃雅思,花两万报了托福班;
还有考生在大陆考了6次,亚太地区考了2次,加上机票、酒店、住宿、签证等费用,再加上一对一培训班,可雅思还是没达到四个7;
更有考生原本计划2万以内搞定雅思,结果花了3万,而且都是自己的钱,感到十分沮丧。
如果花2000多元考一次就能取得满意成绩,那这钱也算花得值。但现实是,不少同学都要考两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拿到理想成绩。
也难怪"烤鸭"们戏称2170元不是报名费而是首付,还有考生呼吁:BC出年卡吧!我买!
所以说,雅思的痛,考过的人才知道;雅思的价值,考过就是赚到!
太怪了!雅思费用高、考生多,主办方咋还缺钱?这里面原因挺复杂的。疫情前BC财务尚可,可疫情一来,线下考试全面停摆,但全球办事处、文化中心、考试中心还得继续运转,员工工资等固定开支大,2021财年员工相关支出占总支出近四成,净亏0.91亿。
此外,BC作为推广英国文化的非盈利机构,收入来源多样。除了考试收入,还有出版、艺术推广、教育合作等项目收入。但英国脱欧后,BC失去参与伊拉斯谟计划资格,图灵计划也因报价高被政府外包给其他公司,2024财年合同项目收入锐减。这一增一减,财务压力就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没了雅思,还有其他“平替”吗?
那么,在留学届,雅思是什么地位,用数据说话:
全球140+国家/地区认可,包括所有英语系留学目的地;
每年超350万人次考试,中国考生连续5年破30万;
英美顶尖院校录取者中,雅思7分+占比达68%。
雅思考试对于留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进入英语国家大学的重要语言能力证明,也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
雅思考试的主办方英国文化协会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每年近10亿英镑收入,其中85%来自海外语言课程等商业活动。
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发现,雅思6.5分以上的留学生,挂科率比语言班学生低42%。就连硅谷HR圈都有个潜规则:技术岗候选人的雅思写作分数,能预测代码注释的清晰度。
近年来,雅思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不仅在留学升学方面,很多国内单位求职也对雅思成绩有要求。尤其在考公赛道,雅思成绩逐渐成为部分岗位的“硬性门槛”。
无论是外交部的高分要求,还是海关、商务局的普遍标准,雅思成绩已从留学“专属标签”转变为体制内求职的“加分项”甚至“必选项”。
根据2025年国考职位表,近 800个岗位明确要求或认可雅思/托福成绩。要知道对比往年数据,2020年仅369个岗位要求雅思成绩,2025年已翻倍增长!
中央党群机关:13个岗位(如外交部、商务部)要求雅思7分及以上;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25个岗位(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需雅思6.5分或托福90分;
省级以下直属机构:709个岗位(海关、海事局等)普遍要求雅思6分以上。
看起来雅思的地位稳得一米,那么,回到最初的疑问:未来10年雅思会消失吗?
雅思暂时不会消失
尽管BC是雅思的重要运营方之一,但IDP和剑桥考试委员会同样也负责考试的全球运营和评分,即使BC缩减运营,雅思考试也不会因此消失。
作为全球13000所院校认可的英语测试,雅思短期内很难被替代。虽然BC深陷危机,但它早就和英国政府利益深度绑定,破产可能性较低。
假如雅思真的撑不住了会如何?
最可能:政府介入重组,考试费涨价(参考托福近年10%涨幅)
较可能:机考全面取代纸笔考,AI口语评分上线
不大可能:考试体系崩盘(毕竟中国区年收入超20亿人民币)
传统雅思模式正在改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类英语语言测试层出不穷,进一步倒逼雅思缩短考试时长、改变题型。
2024年以来,雅思考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缩圈”调整,从亚太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韩国、日本陆续禁止海外居民参加雅思纸笔考试,马来西亚更是把纸笔考试直接取消。
BC和IDP两大雅思考试主办方都发布了新规:自2025年2月3日起,中国香港和澳门将不再接受非中国港澳地区居民报名雅思纸笔考试。这意味着,如果你不是港澳居民,就无法再报名参加当地的纸笔考试,而只能选择机考。
相比于纸笔考,机考的成本无疑是更低的。中国大陆考区,每个月的笔试也从之前的4次减少到了3次,周四的雅思加试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机考已经是大势所趋。
随着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智能、更个性化的语言测评方式。之前就有专家预测:2026年上线AI口语评分(误差率已降至0.3分内);2030年前混合型考试将成为主流(在家机考+线下身份验证);动态难度调节技术上线,同一场考试每人题目难度不同;中国或将推出CELC(ChinaEnglishLanguageCertificate)。
平替上线,雅思并未不可替代
最为关键的是,雅思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像托福,一直以来就是雅思的强劲对手,近年来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考试体验和认可度。还有新兴的多邻国考试,以其便捷性(在家就能考)、时效性(出分快)和相对较低的费用,吸引了不少考生。
不少地区的院校也逐步降低对雅思成绩的依赖,转而认可其他更符合本国教育体系的语言测试。比如,香港不少院校可以用四六级成绩进行申请,香港城市大学除个别专业外,大学英语六级450分以上加均分80-85就能申请。
“雅思、托福、PTE,留学到底选哪个?”也成为了留学生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相较于雅思和托福的高人气,PTE学术英语考试或许更小众一些,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特别灵活!
全年多数时间可预约,通常一周约有三场考试,出分又十分迅速,5个工作日内即可出分,雅思一般需一周半,托福则要两周左右,急需语言成绩时,PTE优势明显。
目前,50多个国家的政府、大学和奖学金机构接受和认可PTE。接受度最高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地方100%的大学都认可PTE。
在英国,99%的大学认可PTE。加拿大90%的大学认可,包括麦吉尔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方面,超过1500所院校和机构认可PTE,其中包括了哈佛商学院,普林斯顿、MIT和布朗大学。在亚洲,PTE与马来亚大学甚至设立了奖学金项目,香港大学也接受PTE成绩。
2023年,中国参与PTE的考生,申请了20多个国家600多个学府或者机构。主要的趋势包括:56%以上的学生参加PTE考试所申请的是硕士学位相关的学位,66%左右参加考试的考生是女性考生。
所以,雅思还要考吗?
看到这里,有同学们又要问了:单词还没开始背,就说雅思要凉了,我还考不考呀?
指南君想说,别慌,该背的继续背,该学的还是要继续学!需求永远不会被淘汰,淘汰的只有无法适应变化的人。
可以遇见,雅思在未来费用和考试形式上一定也会不断变化,在考试形式上,机考必将成为主流。
指南君大胆猜测,考试费用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参考托福每年10%的涨幅,预计2025-2027年雅思年均涨幅在5-8%。到2026年,机考费用可能会达到2400元。
不过,无论雅思未来如何发展,语言能力始终是核心竞争力。这场危机反而提醒我们,语言能力的本质不是分数是核心竞争力,技术迭代反而为科学备考提供了更多新工具。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找到更科学的备考方法。巧用智能学习根据,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多做在线模拟,提前熟悉机考环境,积极适应变化,提升自己的英语实力才是王道!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