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港校真的不缺人申请,欧美留学预警,赴英人数暴跌,2025年香港留学要被挤爆
指南者留学
2025-05-20
阅读量:1072

 

 

留学圈只怕是要变天了。

 

在轰轰烈烈的留学1号预警之后,作为曾经留学届的半壁江山,“美国股”大受冲击。不少原本坚定的留美党,逐渐打消了念头。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26fall的美国申请大概率会迎来一波大降温,但教育的刚需不会消失,只会转移,那么问题来了,谁能接住这波"留学红利"? 

 

指南君盘点了当下主流留学目的地,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在各种政策的影响下,居然一个比一个不争气:

 

作为曾经的老牌留学强国,英国这两年深陷“水校”的争议,留学人数暴跌;澳洲这边QS排名刚起飞就"飘了",吃相实在难看;甚至还有瑞士的名校,直接对中国留学生打出“红牌”…… 

 

 

在这场混战中,中国香港却以黑马之姿杀出重围

 

不仅离家近、学费低、还主打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加上QS前50的黄金跳板属性和友好的招生政策,迅速成为大家提升学历的性价比首选。

 

完犊子了,这要是都想去香港留学,26fall的港校还不得开启“地狱模式”! 

 

各国留学形势大盘点

 

留学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万千留学家庭的神经——招生规模缩减、学费大幅上调等变动,都可能促使中国学生迅速调整留学方向。

 

美国收紧,跌落神坛

 

时隔四年,留学的1号预警的直接点名,给美国留学圈扔下了一颗“炸弹”。

 

2025年,还能去美国留学吗?

 

首先就是日渐收紧的留学政策:F1学生签证更加严格,拒签率高达41%,创十年新高。

 

 

除了赴美难,毕业之后想要留美,也是难上加难。H-1B工作签证的申请难度一路飙高,中国留学生的中签率不足12%。而且这申请,不看学校不看背景纯看运气,成功率都快和买彩票差不多了。

 

H-1B工作签证竞争极为激烈

 

这还不算完,这几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下行,高校经费大面积缩减,这下可好,国际生成了他们眼中的肥羊,学费大幅上涨:

U.S.News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二十年间,美国私立大学的学杂费飙升了126%,公立大学的州外学杂费同样暴涨112%......这哪里是在投资教育?分明是在填补美国高校日益扩大的财政窟窿。

 

英国排名不佳,口碑争议

 

这两年,英国留学的口碑可以说是全线暴跌。

 

2025年,英国留学人数史低。从2021/2022学年登顶的13.5万,暴跌23.2%,仅剩10.4万,甚至比疫情前的11.96万还低了13%!

 

 

大家对英国热情的大幅降低,可能主要集中在“水硕争议”“性价比不高”上。

 

曾经的G5名校风光不再,要么太高冷申请难度极大,要么似乎“点击就送”。作为G5守门员的UCL成功在今年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英国大学,尤其是数据科学专业70%都是中国学生,被大家吐槽为“海外补习班”。

 

 

而G5之下的王爱曼华,这两年在QS排行的表现实在一般:华威连续几年大跌,跑到60开外,其他三个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倒退,都在QS50的中后段徘徊。

 

排名不给力也就算了,学费还持续上涨,短短5年,UCL同一专业学费翻了一番:从20fall的£20110,涨到25fall的£36500,再加上汇率的走高,一年学费已经从人民币17万涨到35万

 

 

其他学校也是不同程度的学费上涨,爱丁堡大学平均每年上涨6%,商业分析专业从22年的£27500涨到了24年£33100,算了算,也至少多交了5万人民币。

 

这些还光是学费,再加上生活费,一年准备60万元估计也只是勉强够用。如此高的花费搭配这样的排名,英国最近的性价比真的低了点。

 

澳洲减少留学生名额

 

既然英美这么不争气,那澳洲这回可不得“大收割”了?

 

非也。澳洲早早地发布了政策,严格限制留学生名额:

 

2025年留学生接收上限仅为27万,相比23年直接来了个对半砍,而且27万还不全都是澳洲高等教育的名额,其中有9.5万要留给职业培训课程,真正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额度才14.5万。

 

 

政府一声令下,澳八大不乐意也得集体缩招,尤其是新南威尔士大学,招生人数从17359降到了9500,砍去小一半,甚至还无奈通知撤销所有2025开学未被接受的offer。

 

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填上缩招的学费窟窿,澳洲各大高校学费全面上涨。但是澳洲政府不乐意了,你们涨学费,我就涨留学签证费,宣布在今年7月,再次上调澳洲留学签证费用,一个学签直逼1万人民币,登顶全球学签费最贵宝座,实在太黑。

 

 

苏黎世联邦拒收中国人?

 

如果以上几个国家还只是留学政策的适当缩紧,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就是打出了明牌:我们不想收中国留学生。

 

去年10月,欧陆最强大学ETH官宣了一个爆炸消息:将对中国更多高校和中国籍学生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公布了将会制裁的中国院校名单,且将直接限制审理来自名单中的院校的申请者。 

 

ETH宣称会从院校背景、申请人国籍、专业以及资金来源4个角度评估材料,审查风险>1的申请人会直接被拒。

 

ETH限制的大陆院校名单

 

看看他们列出的“制裁高校名单”吧,“国防七子”,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17所院校机构全部在榜,在被制裁的专业方面,几乎所有理工科的专业都被涵盖在内。而且,只要你是中国籍,就算毕业于海本,申请也会有所限制。 

 

中国香港成性价比之王?

 

1.学校排名出色

 

留学最关键的就是学校排名,除了独一档的美国高校,QS排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申请热度。好在港校都很争气,港三常年在QS前50,港城、港理也稳定在QS前100,过过招聘的简历关,完全够用。 

 

 

平心而论,虽然港校目前尚未冲进QS前10,除了港大位列17,港中文和港科还在三四十徘徊。但如果我们分析港校近10年来的QS排名变化,你就会发现,它们整体都呈现出上扬的趋势。

 

尤其是在受到QS改革风波的影响后,港五基本都能快速止住下跌,甚至次年冲上了历年来最好名次,未来相当可期。

 

 

反观英国已经是多年下滑的颓势,而澳洲的狂飙又像是一支“妖股”,相比之下还是港校稳中有进。

 

2.申请要求适中

 

看完了排名,再看看申请难度。

 

首先是语言要求。作为全英文国家,英国、澳洲语言普遍更高。大多数项目的雅思总分在6.5-7.5之间,同时单项不低于6.0-7.0分。如果想申牛剑等顶尖大学,雅思甚至要求在7.5分以上,单项不低于7.0分。

 

 

反观香港这块,雅思6.0(5.5)拿下港大的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港城保底,接受六级成绩,450分就能申请,给我们的“后门”可算是留足。

 

 

在gpa的要求上,英国是出了名的喜欢高均分,80分以下基本免谈,80-85没啥优势很难翻身,都要卷到90以上才算有竞争力。而港校就友好多了,相比均分,明显偏爱院校背景,头部985/211低分上岸的机会也有不少。

 

3.费用更低

 

比起让钱包大出血的英国、美国、澳洲,中国香港似乎成了消费降级的“平替”选择。

 

就拿整体最贵的商科学费来看:G5商科项目平均学费为38.5万人民币>港三的32.4万人民币>王爱曼华布的31.5万人民币>城理的29.4万人民币。

 

 

文科的差距就更大了,爱丁堡大学教育学理学硕士一年折合人民币28万。哥大经济学和教育文学硕士一年折合人民币45万。再看看我们的港中文教育学硕士一年折合人民币15万左右,妥妥的性价比战士。

 

再看生活成本,以上海地区5000人民币/月为基准,估算如下城市维持相同生活水平所需的费用:

 

 

可以发现,对比伦敦、新加坡、悉尼、中国香港的物价水平趋近中位数。而且相比澳洲更多的1.5/2年学制,港校只要一年,学费生活费自然也是成倍减少。 

 

4.父母的安心首选

 

以前大家对留学的期待,可能在是一边学习一边体验异国的文化,很少有人会选择离家这么近、时间又短的港校。

 

但最近几年由于就业形势的压力,有越来越多人想快速拿下世界名校的文凭,此时距离近、文化差异小的中国香港,就成了大家的首选,不仅父母觉得距离近更安心,文化差异也不会很大,不会出现一下子难以适应的情况。 

 

看完这些港校的逆天优势,26Fall的申请战局已经不言而喻——这注定是一场"神仙打架"的巅峰对决!

 

根据指南者留学最新统计显示,近五年香港留学热度实现"五连跳"光是今年港校的申请量同比暴涨近30%

 

 

而且,香港特区政府近来不断释放各种利好讯息,表示面向内地的招生限额将大幅提升,港校这边也是各种新开专业、扩招不断。

 

在这样“双向奔赴”的背景下,竞争难度或许会迎来指数级上升,指南君也在此提醒大家,唯一破局之道就是抢占先机,早规划早申请~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就读自己的梦校。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

图片